但如何将这股能量精确地、高频地、可控地发射到预定空域并维持住,成了最大的技术瓶颈。
林博士的设计一次次接近成功,却又总是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休息一下,博士。”苏离开口道,“你的大脑需要冷却。”
“休息?怎么休息!”林博士几乎是吼出来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瞪着苏离,
“能量在逸散!时间在流逝!如果‘天网’无法实现,‘新城’就永远缺一道最关键的屏障!我…”他的声音突然哽住,巨大的挫败感和压力让这个一向乐观的研究者几乎要哭出来。
苏离没有再多说,只是递过去一瓶水。
她知道,此刻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
她自己同样面临着难题。
晶核能源供应站运行产生的能量盈余比她预想的要多,这些能量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就是一种浪费,甚至可能造成回路负荷过重。
她原本设想将这些盈余能量注入“铁荆”防御系统,进一步提升其威力和反应速度。
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植物的承受力有上限,过量的能量输入反而会使其枯萎甚至自燃。
另一种想法是尝试能量存储,但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安全有效地储存如此狂暴且性质特殊的能量。
她走到实验室角落,那里摆放着几颗未经转化的原始晶核。
她拿起一颗,感受着其中混乱而磅礴的能量流。
如何才能更高效、更精细地利用它们呢?
不仅仅是转化,而是…拆解?重组?或者像编程一样,赋予能量更具体的“指令”?
林博士的失败和她的困惑,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他们对能量的理解和操控,还停留在相对粗浅的阶段。
要实现“天网”,要真正高效利用晶核,他们需要一场技术上的“顿悟”,或者一次突破性的实验成功。
苏离凝视着手中浑浊的晶核,目光深邃。
也许…她需要换一个思路,不再仅仅依赖于林博士的科技侧研究,而是更深入地结合她自身的异能,去“感受”和“引导”能量的本质。
喜欢我死后,方舟活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死后,方舟活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