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百分之一秒内,石原做出了决断。
他极其轻微地对“林”使了一个眼色(睫毛快速眨动一下),示意中止接触。
然后,他抬起头,对着安东用英语礼貌但疏离地说:“No problem.”
随即,他立刻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手中的报纸上,不再看“林”一眼,也绝口不再提刚才的话题。
安东捡起笔,再次道歉,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他看起来毫无异常,继续摆弄着自己的相机和笔记本,仿佛刚才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然而,石原的内心已经拉响了最高警报。
他无法百分百确定这个男人是否是冲他们而来,但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任何不可控的风险都必须规避。
此地不宜久留!
几分钟后,石原看似随意地抬腕看了看手表,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焦急表情。
他起身,用现金结账,拿起那份《南华早报》,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茶餐厅,撤离得干净利落。
“林”接收到中止信号,耐心地等自己的外卖打包好,也随即起身离开。
安东没有立刻跟上任何一人。
他继续在座位上逗留了几分钟,慢悠悠地喝着柠檬茶,仿佛在整理笔记,实则是在冷静地观察,确认对方是否有后续的反跟踪措施,以及是否存在自己未曾察觉的接应人员。
同时,他看似无意地将相机镜头对准窗外喧闹的街景,实际上却敏锐地捕捉着石原离开的方向。
通过长焦镜头,他清晰地拍下了石原走到街边、抬手拦车的侧身影像。
就在石原微微抬起左手招呼出租车的一刹那,傍晚的阳光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照射过来。
安东的手指稳定地按下快门,特写镜头精准地捕捉到了那只手的细节——尤其是左手虎口处,一道极其狰狞、愈合后仍显扭曲的独特疤痕!
这道疤痕...安东的瞳孔骤然收缩!
记忆如闪电般劈开时空!
黑岩大厦地下停车场那晚,近距离交火中,子弹击中那名日本安保队长虎口时那迸溅的鲜血...画面清晰得如同昨日!
新闻报道只说了“一死两伤”,但安东这个亲历者清楚地知道,当时现场有第四个人受了伤!
就是这个伤疤的位置!绝对没错!
这个发现如同最后一块拼图,瞬间将所有的线索串联了起来:“林”的异常谨慎和加密通信、对方的专业反侦察能力、黑岩血夜的背景、索尼与LINK的白热化竞争、以及眼前这道确认身份的疤痕...
他的跟踪取得了重大突破!
安东立刻将‘林’这名潜在的商业卧底,与索尼背后的日本国家级情报力量——彻底联系了起来!
....
曼哈顿,林恩顶层公寓书房。
书房的门被略显急促地推开,拉里·芬克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写满了尚未完全褪去的焦虑和一路奔波带来的阴霾。
他甚至顾不上寒暄,目光直接锁定了依然安坐在书桌后,似乎正沉浸于电影剧本创作的林恩。
眼前的景象让芬克感到一丝难以理解的不真实感。窗外,一场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正在肆虐,而他这位年轻的盟友,风暴的中心人物之一,却仿佛置身事外,依旧气定神闲地摆弄着钢笔和稿纸。
尽管不久前的电话里,林恩提出的那个关于“巴菲特午餐”的方案曾让他瞬间狂喜,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但驱车前来的一路上,冷静下来的理智不断提醒着他这件事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LINK,”芬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他走到书桌前,双手撑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你之前在电话里说的,关于邀请沃伦·巴菲特先生共进午餐并释放信号的事情...你真有把握吗?我是说,百分之百的把握?”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表达着自己的担忧:“巴菲特先生非常、非常在乎他自己的声誉和公众形象。
在这种市场极度恐慌、多方势力激烈交锋、甚至司法调查已经启动的微妙时刻,他很可能不会愿意轻易地公开表态,更别说接受《纽约邮报》那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深度采访’了。这不符合他一贯谨慎、超然的风格。我们会不会...期望过高了?”
林恩终于放下了手中的钢笔,好整以暇地向后靠在椅背上,伸了一个慵懒而舒展的懒腰,仿佛刚刚完成了一项普通的工作。
“放轻松,拉里。”他的语气轻松而笃定,“即使巴菲特先生最终不接受《纽约邮报》的任何形式的深度采访——这一点我完全理解并尊重他的选择——但只要他愿意在这个时间点,与你,贝莱德的掌门人,坐下来共进一顿安静的午餐,这件事本身,就是传递给市场的一个足够强烈的信号了,不是吗?”
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洞察一切的光芒:“市场不需要听到他说什么,只需要‘看到’他和谁坐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背书。至于把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纽约1990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纽约1990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