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也有一些禁忌和特定的中医药理。
功效与作用
1.健脾益气:白术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状。
2.燥湿利水:它具有燥湿的特性,可用于治疗湿邪困脾、水肿、痰饮等病症,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
3.止汗:白术对于表虚自汗有一定的疗效,能够固表止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安胎:在中医中,白术常用于孕妇胎动不安的情况,有一定的安胎作用。
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用:白术性温燥,阴虚火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的人群不宜使用,以免加重体内的热邪。
2.气滞胀闷者慎用:对于气滞胀闷、腹部胀满的患者,白术可能会加重气滞的症状,应谨慎使用。
中医药理
1.性味归经: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其甘温之性有助于补益脾胃,苦温则能燥湿。
2.功效机制:白术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水湿代谢,从而达到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效果。其止汗作用与它的补气固表功能有关,而安胎则是基于其对脾胃的调理和气血的滋养。
在使用白术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体质,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白术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1.土壤选择:白术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中。避免在低洼易涝、重黏土或盐碱地种植。
2.整地施肥:前作收获后,进行深翻土壤,深度约20-30厘米,结合翻耕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等,每亩用量约2000-3000千克,同时施入适量的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化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将土壤耙细整平,做成宽1.2-1.5米的高畦,畦沟宽30厘米左右,深20厘米左右,以便排水。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白术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可将种子浸泡在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左右,捞出后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条播时,在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厚度约1厘米左右;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用竹扫帚轻轻扫动,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再覆土镇压。每亩用种量约5-8千克。
2.根茎繁殖:在冬季或春季,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白术根茎,将其切成5-10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至少有1-2个芽眼。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沟深约10厘米,将根茎段按株距10-15厘米放入沟内,芽眼向上,覆土压实。每亩用种量约80-100千克。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当苗高5-6厘米时,进行间苗,拔除弱苗、病苗,保持株距5-6厘米;当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定苗,按株距15-20厘米留苗。
2.中耕除草:在幼苗期,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根系。一般每年中耕除草3-4次。
3.施肥浇水:白术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肥料和水分。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可在生长前期追施适量的氮肥,促进植株生长;在生长后期,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产量。一般每年追肥3-4次,每次每亩施入尿素、磷酸二铵等化肥10-15千克。同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4.摘蕾除蘖:除留种株外,在白术现蕾期,要及时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生长。同时,要及时去除植株基部的分蘖,保持植株的生长势。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白术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等。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根腐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白绢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2.虫害防治:白术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蛴螬、地老虎等。蚜虫可在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前或移栽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拌毒土撒施防治,或在幼虫发生期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灌根防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万物药用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