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南城。
在南城一座古朴的院落中,尉缭正为顿弱斟茶,茶香袅袅间,顿弱轻声问道:
“此番造访,您定是肩负重任吧?”
尉缭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坦诚相告:
“不错,我此来确带着重任。”
尉缭性情直率,从不对朋友藏着掖着。
顿弱见状,心中已有所悟,试探性地问道:
“莫非大王有意让我出使各国?”
尉缭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虽是我举荐,但大王对你的器重,有目共睹。
此次出使非同小可,唯有你最合适。
毕竟你与赵国相国郭开交情深厚。”
顿弱闻言,沉吟片刻,道:“我可以面见大王,并接受任务,但有一个条件。”
尉缭闻言,心中微震,劝道:
“顿弱兄,在大秦,无人敢与大王谈条件啊。”
顿弱却不为所动,坚定地说:“我深知大王乃旷世雄主,正因如此,我才愿冒昧相求。
若大王不允,我便不入宫门。”
尉缭见状,心中好奇更甚,问道:
“好,愿闻其详,你的条件是什么?”
顿弱缓缓道出:
“面见大王时,我不愿行大礼参拜。”
尉缭闻言,轻啜一口香茗,喉结微动,缓缓言道:“吾欲一问,君可知自己所言之重?”
顿弱闻言,不禁放声大笑:
“吾自然心知肚明。”
尉缭眉头微皱,反驳道:
“即便如此,君竟还敢坦然言之?
此等要求,实乃过分至极,试问天下间,又有哪位君王能轻易应允?”
顿弱目光如炬,直视尉缭:“吾乃对症下药,既敢出此言,便自信王上定会首肯。
吾王求贤若渴,志在广纳天下英才。
岂会轻易杀我?
若非如此,兄又何以安然立于此地?”
尉缭疑惑更甚:“此言何意?”
顿弱嘴角微扬,缓缓道:
“兄莫非真的忘却了?
数年前,王上便视兄为救世济民之大才,对兄恭敬有加,时常依兄之计而行,与兄相见,皆以平等之礼相待,吃穿用度,亦与兄无异。”
“然而,兄却未曾因王之厚待而心生感激。
反而在背后非议:
‘王上之貌,鼻若蜂腰,目长如炬,胸脯似鸷鸟,声若豺狼,恩情浅薄,心如虎狼。
其于困顿之时,易对人谦卑;
一旦得志,则轻易噬人……
若真让其得到天下,众人皆将为其奴役,功臣亦难免遭屠戮,难以与之长久共处。’”
言罢,便欲悄然离去。
而王上得知此事,非但未加责怪。
抓到后,反而竭力挽留,由此可见,王上不仅不会怪罪于我,更将委以重任。”
尉缭眼神微眯,缓缓回应道:
“那都是陈年旧事了,还提及它做什么?”
顿弱轻笑一声,反问道:
“真的已经成为过去了吗?”
尉缭目光锐利地盯着顿弱,沉声问道:
“你此言何意?”
顿弱缓缓说道:“你的心思从未改变,只是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秦王身上,毕竟,王上纵有千般能耐,终究也是血肉之躯。
他日夜不息地批阅奏章。
人的精力终究有限。
因此,继承人的选择至关重要。
如今的大秦看似如日中天,但一旦继承人出现问题,大秦便可能土崩瓦解。
这不仅关乎大秦的未来。
更关乎我们这些臣子的切身利益,一旦大秦不复存在,我们这些臣子的命运也早已注定。”
尉缭闻言,眉头微皱,问道:“那你觉得,何人能够担当起下一任秦王的重任?”
顿弱手指轻沾茶水。
在桌上缓缓写下两个字。
尉缭一看,微微颔首,赞道: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顿弱继续道:“想当年晋国在晋悼公的带领下,实力强横,有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然而,天妒英才。
晋悼公年仅二十八岁便英年早逝。
此后,晋国一蹶不振,最终分裂为三晋。
这期间,无数家族在相互争斗中灰飞烟灭。”
尉缭轻轻抿了一口茶水。
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顿弱忽地心念一动,缓缓言道:
“尚有一点,你可曾留意?
我们已多年未闻那人音讯。
其生死亦是谜团重重。”
尉缭闻言,不禁皱眉问道:
“你所指何人?”
顿弱沉声道:“便是那被某人轻蔑地称为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之人。”
尉缭恍然:“你是说姚贾?”
微微摇头,继续言道:
“韩非此言,确有失偏颇。
韩非身为韩国贵胄,自然对出身卑微的姚贾有所轻视,然而,纵观历史长河。
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旷世奇才。
又有几人出身贵族?
或者说哪个人祖上的身份没有低微过?
姚贾之才,不容小觑。”
顿弱闻言,若有所思地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