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岗山围城战已经彻底结束了。
完颜宗望也带着护卫离开了此地。
庆幸的是,他并没有再杀义从军俘虏,而是将他们留给了范离。
完颜宗望在临走时,对范离保证道。
他们还会再见,而且这个时间将不会遥远。
所以,这些俘虏就留给他当陪葬。
范离当然不惧他,二人互相放了几句狠话就当是送别之言。
范离威胁完颜宗望的话语,不知道起没起作用。
但完颜宗望说的话,他却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完颜宗望可以说是金国一代名臣良将。
但他命短啊,把徽钦二帝押回上京后不久,他就病死了。
二人对话时,范离就隐约听到完颜宗望在不停的咳嗽。
估计也就个把月的事,这人也就没了。
一个死人说过的话,范离怎么会怕他。
也就是说,范离说的比谁命长,完全是基于已知历史做出的判断。
“元帅,为何不一举杀了那混账?”
金兵撤退的队伍中,完颜宗辅还是不服气,问着一旁的大帅。
“此子对用兵之法颇有造诣,如想一举拿下,非二万精兵不可。”
完颜宗望捂着胸口咳嗽了几声。
这句话不是他抬高了范离,而是不争的事实。
攻山的六千金兵都是真正的金人。
正因为此,金军在付出了超过四成的伤亡下,仍然有一战之力。
如果是一般的军队,或者归附军。
伤亡超过三成,军队就得大乱。
别看义从军只有区区数千人,可个个都有与金兵同归于尽的决死之心。
陷入死地无路可逃的士兵,是最让人头疼的。
如果是在真正的城池里,义从军还不一定能爆发出如此激烈的反抗。
所以,完颜宗望说需要两万人才能攻破黄岗山时。
这句话并没有虚言。
“元帅有些多虑了吧?”
完颜宗辅细细回想了一下,义从军到了后来已经强弩之末。
那非常厉害的弩箭,到了第五日他们便没有再见过。
怎么可能需要两万之众方可?
“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
“我军数日血战,非但没有打散匪兵的军心,反而抵抗越加激烈。”
“敌军军心未乱,又有上万百姓全力拥护。”
“这一战你真的以为,攻破城墙就能一锤定胜负?”
完颜宗望给这个寄予厚望的接班人说起战争中的道理。
他说的没错,范离心中一直有一个衡量的标杆。
这标杆被分成了三个部分。
一是略有伤亡,代价轻微。
二是伤亡惨重,但可接受。
三是全民皆战,拼死抵抗。
金军打了六日,也只是让义从军的处境在死伤惨重和全民皆战间来回盘旋。
真要等到金军攻破了城墙,他们就会看见山上无数的山洞,和打不完的仗。
黄岗山的百姓是没有退路的,如果金军大肆杀戮。
范离定会指挥着村民,逐个山洞与金人决一死战。
只不过战争并没有到这个地步,所以金军并没有看到这样惨烈的战斗。
可完颜宗望却完全清楚这一点。
金军的野蛮嗜血,他这个主帅再清楚不过。
金兵只要攻破城墙,必定会爆发巷战。
到那时谁输谁赢,就真不好说了。
因为金军不仅要与义从军作战,还要时刻防备青州军的增援。
完颜宗辅哑口无言了,这个场景他也曾设想到。
而且完颜宗望还少说了一点。
金军进犯青州地界,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果那些在宋金两国左右摇摆的州县,看到金军大肆屠杀宋民。
其会选择哪一方投靠,就成了未知数。
所以这一战,自始至终就已经证明了。
金军是赢不了的。
但完颜宗望为何要打这一战,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考验部下,挖掘金国隐患。
他支持这次行动,很大程度上,有这两个原因。
可不管完颜宗望怎么想。
远在黄岗山上的范离是不会知道这些的。
他现在正在接待远道而来的贵客,那就是青州知州曾孝序。
五千宋军此刻已有三千人速返青州了,只留了两千人,在山下驻扎。
金军撤退,慎防有诈,曾孝序这个老头子倒是把小心做到了极致。
范离、张叔夜在金军退去后,就下山去接曾孝序了。
张叔夜到是畅快,两位老友多年未见,聊得很是畅快。
可范离却一路冷着脸,连看都不看一眼,更别说打声招呼。
他已经从曾孝序那里亲口得到确认,这次金军撤退,确实是他花钱买来的。
范离听到此处就不再和这老头说话了,他那冷峻的样子,让曾孝序有些心生愧疚。
上山之后,看着路上林间那些还没有来得及收的尸体。
曾孝序更觉一张老脸没地放。
义从军决死拼杀,可换来的仍然是议和了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宋骑之金戈铁马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宋骑之金戈铁马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