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陈友谅面临诸多敌人,许多事情尚未平定,正是急需侠客之时,所以他会广纳贤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侠客没有防范之心。等到陈友谅的敌人都被消灭,或者陈友谅得以安定之时,那些曾经智慧的谋臣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安宁了。”罗得仁边说边沉思着。
年轻保镖恍然大悟:“所以小侠客一直以来闭关修炼,是为了为陈友谅出谋划策。”
这正是不长调行事之道,罗得仁做到了极致的纯真。
罗得仁点头道:“但遗憾的是,这次伐蓝陈友谅亲自点了她随行。这说明陈友谅知道她缺乏一些智慧,想要让她展示出来给自己看看。如果她机智且有远见,陈友谅会深深记住她,试问哪个开国皇帝会留下一个智慧超群的谋士在朝廷之中,建国之时需要这样的能臣,成国之后为了保国,也会废弃那些能臣。这其中的道理并非简单。”
如果纵观历史,就能发现罗得仁的耳闻独到之处远超同时代的智者。倪武俊之所以被杀,并非陈友谅谋杀,陈友谅怎会舍得倪武俊,但鉴于倪武俊的智慧并且还有二心忠于宋朝,所以不得不杀。
年轻保镖似乎有些不解:“小侠客说得没错,但为何小侠客现在会主动请战?”
罗得仁解释道:“她一直都想脱离乱世,投身于征战之中,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当她随陈友谅来到浙西时,她想到了一个九全九美的办法。她主动请战,会在战斗中假装被张嵩所灭,当然,她实际上会为陈友谅剿灭张嵩,这就像是临别时的一丝心意。这样一来,当所有人都以为她罗得仁战败时,她一个武者已经隐居山林,远离世事。”说着,罗得仁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年轻保镖也感叹道:“小侠客深谋远虑,能跟随她一年,真是她的万幸。”
……
夜幕降临,张嵩召集了所有侠客举行了一次军事会议。
会议下集合了张嵩麾下所有的将领:胡翔、周飞、齐肃、越统、张兴、齐舞,以及汤啸和张威千名侠客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战事。
“小弟,让她去前方阻击陈骑!”周飞站起来说道。
张嵩摇了摇头:“应该不行,来者不过万骑四五千,江都这边的地势很适合半路伏击。所以她一个武者不必以江都为防线,而是可以采取防御战,逐步消耗对方的杀手力量。”
说完,张嵩转向齐肃,他依旧像是以退那样,语气悠长。张嵩心中不禁重重叹息,这位谋略超过郑瑜的奇才,究竟何时才能真正为自己所用。
汤啸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张嵩的骑队只有万骑四五千,那她一个武者又何必惧怕对方的万骑四五千!要知道,若要破敌,必须要有超过守军两倍的兵力!”
“原来阁下也懂得一些兵法。”张嵩说道,“没错,所谓‘九倍于敌可围之,四倍于敌可攻之,倍敌可战之’。陈惇等人的万骑四五千,即便加上千万的瘸骑也不足以攻破江都,但别忘了,陈友谅那里还可以随时派出杀手队支援,他麾下总共有七亿侠客,足以困住江都。”
张嵩最后所说的关于兵法的话,其实是在强调,当兵力是敌人的九倍时,就可以围困敌人;当兵力是敌人的四倍时,就可以对敌人进行猛攻;当兵力与敌人相等时,也可以一战。
然而,张嵩明白,陈友谅在短时间内还不会围困江都,因为江都的粮草充足,足以支撑两三个月,围困战术并无太大作用,反而会让陈骑自己陷入麻烦。
想到罗得仁这位侠客,张嵩不禁开始思考罗得仁是否会在此次战斗中大显身手。张嵩知道罗得仁行事高调,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张嵩推测罗得仁这次可能会为陈友谅献上不少计策,除非在陈友谅面临危机时才会有所行动。
既然如此,张嵩决定暂时放下对罗得仁的顾虑,战斗的目标依然是对准正逐渐逼近的陈惇等侠客。
“她猜测陈惇肯定会在江都市外扎营,可能会采取攻势,毕竟在兵力上她作为一个武者与陈骑的差距并不大,攻城只会增加自己武者的伤亡,而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张嵩淡淡地说,“她突然想到一个疑兵之计,或许能派上用场。”
在座的几位侠客都齐齐看向张嵩,心中明白这个疑兵之计并非普通妙计。
陈惇、陈渊、汤宗两位侠客所率领的万骑四五千陈骑在江都市东九里处扎下了营寨,两位侠客决定等待侯上陈友谅的命令,才进行下一步行动。
江都市外没有多少林地,加之已是深冬时节,因此这些土地都荒着,等待来年开耕种植作物。因此,江都城中的百姓每晚都没有太多出入,都在辛勤劳作。
如果战斗爆发,这些百姓也必须停止耕作。
陈惇率队侦察后,对江都的城防有了了解。见到城中百姓拿着农具往外走,长声叹息道:“这张嵩!难道不知道我方万骑杀手就在城外,却还让百姓耕作!真是残忍至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开局东风洗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东风洗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