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昨天晚上我从邮局拿回来的,说是下午才刚到。”
唐大嫂补充道:“你大哥他呀,这些天上班前先去一趟邮局,下班再去一趟,昨天他加班,去邮局去晚了。也幸亏晚了,这才拿到这封信。收好,去火车上看吧。小铭也给我们寄了一封呢。”
“哦,好的。”宁心怡语气蔫蔫地说,再次回头看了眼宁家老宅。
舍不得老太太呢。
将信默默地收进包里,实则放到了空间里,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安全了。
上辈子她家里的条件很好,有父母也有哥哥姐姐,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他们家人相亲相爱,什么都好,唯有她是家里的拖累。
当然,家里人可能不这么觉得,总是变着法子让她开心。或许,在家里人看来,她活着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是她的最后一天吧。
说实话,上辈子她除了幻想有个好身体外,没有任何遗憾。
也不担心家里人,她走了,家里人也能松一口气了。
她虽然是长住在医院里的孩子,倒也算懂事,能理解他们,也很感谢他们。
要不是他们家的条件好,像她这样生来带病的孩子,或许在懵懂时期就归西了。
她的人生阅历有80%是来自老年病友们嘴里的八卦,所以她对年老的人总有别人没有的耐心。
得老天怜惜,她越过年少懵懂又在70年代重活一世,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活。
宁外婆是真的好,就是可惜了早早就没了的原主。不过,要是原主还在的话,这剧情估计还得走下去,也就没有她的什么事儿了。
默默地叹了口气,她管不了那么多,剧情什么的只要别扯上她和外婆就行。
反之,她砸也得把毁三观的剧情砸烂了!
对了,还得再加上一个兵哥哥,他们将来可是要成家过日子的呢。
唐大哥和唐大嫂送了一路,也叮嘱了一路,宁心怡也“嗯嗯”了一路。
来到火车站时,知青办的人早就等在这里。
宁心怡过去点了个卯,顺便数了数人,竟只有两个,不由地又叹了口气。
她就说,谁会刚过了正月就下乡的?
大东北这个时候还在猫冬吧?拍了拍身上的棉大衣,这还是外婆和唐大嫂一起做的,用的是上好的棉花呢。
再看另两个早就等在这里的男知青,他们的衣着还挺单薄的,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大东北的冷吗?
“心怡,过来!”唐大嫂拉着唐红叶往这边走。
“红红?”宁心怡一愣,她还以为唐红叶还没起来呢。
唐红叶将手里的寺布袋子塞到她手里,还大喘着气,说:“小嫂,这是我去国营饭店排队买来的,你带着火车上吃。天冷,放上一两天也没事,就是可能会凉了。先吃包子,凉了就不好吃了。”
感受到布袋子里散发出来的温度,心里暖暖的,忍不住抱了抱小姑娘。
“红红,答应我,五年内不要结婚好吗?”
唐红叶有点懵,脸红了,“小婶我还小呢。”
“对呀,你还小呢。”宁心怡笑道,“再过五年你也不过十八九,等到二十了再谈对象也来得及。”
唐红叶红着脸点头,“好,就听小婶的。”
唐大嫂看了眼表,将手里的一个小布包塞到她手里,“心怡啊,我和你大哥要去上班了,你别委屈了自己。想吃什么就买来吃,没钱花了就写信回来要。
悄悄告诉你,小铭这几年每个月都会往家打钱,我都给他存着呢。等你在那边安顿下来了,我都寄给你。”
宁心怡忙把手小布包推出去,“不不,大嫂我不缺花的,真的。小铭哥给你们就是你们的,千万别寄给我。那是小铭哥孝敬你们的。”
唐大嫂又推过去,“说什么傻话?小铭赚的那是小铭的,是给他未来媳妇儿的。我和你大哥他们都有工作,手头不紧。”
“可是,这不行。”
“没有可是。”
就在他们推来推去的时候,又陆续来了两个知青。
唐大嫂看了眼时间是真不早了,“心怡,我们再不走上班要迟到了。赶紧收起来!”
“好吧。”宁心怡还是收了,想着以后在下乡的那边买点儿特产寄过来。
唐家三人这才急匆匆地走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
宁心怡这边也开始组织上火车了,数了数,这边总共有五个人。
知青办的人看着他们上车,嘱咐兼告诫道:“记住你们要下车的那一站,到了会有人接站。到时候跟着接你们的人下乡就行,他们手里都有名单。
千万别耍小心思,你们的户口和粮食关系都转过去了。相信你们也不想做黑户。”
众人应下,在这个出门必带介绍信的年代,没人愿意做黑户,那会寸步难行,后果很惨。
刚出了正月,出门的人不多,火车上的空位子不少,这是从沪上开出来的车。
这车一路向北,小城这一站是他们停靠的第一站,后面还有数不清的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军婚有空间,我扒光原女主光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军婚有空间,我扒光原女主光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