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陈希亮又与范希文交谈学问,陈希亮学问扎实,范希文学问深厚,二人引经据典,互相切磋,一时之间也相得益彰。
陈希亮诗文、治典皆可,唯有策论稍差。
临近科举三月前,范仲淹下了值,范仲淹想要点拨一下陈希亮的策论,好助他高中科举。
可谁知陈希亮竟然在策论之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这让范仲淹很是惊奇,细细询问之下,才知道早在陈希亮赴京赶考前,他的一位朋友知道的不善长策论,因此在临行前送他一本读书笔记,这本读书笔记包含了他本人对于历朝历代的政策、律法、人事变动的整理批注。
陈希亮的这位还特意吩咐他,若是觉得没有把握,或是等读完经史之后,自觉策论短板过于凸显,可翻阅此笔记,或能助他早日成功。
本来陈希亮是没有放在心上的,毕竟策论一直都是他的短板,他只想好好治好经典,可与范希文交谈后,发现策论这个短板还是太明显了。
此后他又想起了这本笔记,细细翻阅之后,发现姬长卿对于历朝历代的政策都有着非同寻常的认识,甚至在某些方面,让人眼前一亮,又引人深思,连连惊奇,废寝忘食,不知肉味。
事后,等陈希文考完科举后,范仲淹好奇之下,借来一阅,也是如此,甚至不惜每夜抄录,总要翻阅品读。
范希文一起寄了两封书信,第二书信中,范希文向姬长卿提了几个问题。
“久闻丹文先生对于天下时政有非凡之见,淹敬问先生,望先生不吝赐见,一问大宋当下时政之弊?二问大宋可能收回燕云?三问先生欲入仕否?淹愿……”
喜欢大宋文华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宋文华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