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她只是前来策应凤翔军又不是来送死,将全部兵力折在鞑子手中是为不智之举。
“唉,看来鞑子此番西征,是下定决心要将张大郎消灭掉,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守住河南府,守住洛阳---”
最后看了一眼开封的土地,云妙音摇了摇头说道,自她收到了敌军赶向长葛县之后,便立即准备从此地迅速撤离,先去许州,再北上石固镇,看看能不能从禹州吴三桂部与长葛鞑子的空隙中潜入开封府,向西前往河南府。
她很是担心河南府的守将会扛不住压力,甚至于背国投敌当汉奸,造成整个中原局势的崩盘,毕竟乱世之中人心叵测,这些年,云妙音见过太多表面上忠肝义胆的将领投敌了。
然而云妙音的担心,岐国公若是知道了,一定会笑着摇头否定。
他不是自傲,而是真的放心。
你要问岐国公都信任哪些人,他一定会回答非常信任自己麾下绝大多数将领与文官。
因为这些人可不是他从哪里接受过来的或者说招降的人才,在凤翔军中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基本上都是由岐国公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全都算得上他的嫡系。
尤其是出自蓝田老营的将领,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苦难与低谷之后,仍旧留在军中,一路与岐国公熬了过来没有选择背叛的,他们无疑是张鼎信任的人。
只不过,要是再深入一些,问他最为信任的人,那在岐国公的心中也只有柳锦城、吴师麟、王虓三人了。
他们三人是永远都不会背叛张鼎的,哪怕张鼎死了,他们都会继续存着岐国公的遗志,坚定不移的继续与鞑子抗争到最后一刻。
而且他们三个也不单单是忠心,能力也非常的出众。
所以岐国公才会没有丝毫犹豫便将王虓安排在了大顺军最为重要的西北之地,放心的让他驻守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本来吴师麟守甘肃守得好好地,张鼎如此调配就是因为要南征张献忠,关中作为大本营,仅仅留下柳锦城还是不够保险,还得留下一员大将带领一直兵马,才可以安然无恙。
故而岐国公便将吴师麟调回了关中,放心的将大本营交给了他。
吴师麟在此期间干的十分不错,自从他被张鼎从西北调到关中之后,一直以来就是在积极的整兵备战,为的就是鞑子随时都有可能的袭击。
因而当他刚一收到豪格率军进攻左正茂镇守的开封府之时便反应迅速,整顿收拾之后,带着早就准备好的本部三万人吗与京营司的五千兵马离开了西京,短短八天就抵达了洛阳。
幸好当他赶过来时,豪格还正忙着攻打郑州与开封府其他几个坚守的城池,还要面临着起义军的骚扰。
这些都给吴师麟争取了时机,他先是下死命令让驻守荥阳与虎牢关的都尉孙玉珍带领麾下五千将士死死地钉在那里,不能有丝毫撤退的行为。
在建奴大军攻打虎牢关与荥阳之后,只要孙玉珍能够守住五天便可主动撤离,守住了这五天就可以为河南府的兵马争取不少时间。
别看孙玉珍区区五千人马怎能阻挡豪格的大军呢?
因为他驻守的地方乃是荥阳与汜水虎牢关,如此雄关扼守在河南府的东部,当地的地势易守难攻,更有雄关虎牢。
而虎牢关因其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只要都尉孙玉珍能够坚持下来,就能给吴师麟更多的操作空间,将河南府布置的坚不可摧,以拖延、等待岐国公张鼎带领大军回师。
故而吴师麟也没有像左光先一样愚蠢的将兵马都集中在开封死守,而是将兵马分散开来,在河南府东部凭借着地势、关隘防守。
为此他先是让逃进洛阳城刚缓了几口气的擎国公左光带着本部残兵一万四千人进驻巩县驻守,加紧军备,作为荥阳虎牢之后的第二道防线,同时还能在此地收拢从开封府逃回来的左军败兵,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吴师麟还将驻守洛阳的河南防御使齐牛衽也派了出去,让他带着本部一万五千兵马驻守偃师县。
还有吴师麟麾下良将指挥使霍道业,率领关中兵马七千,镇守偃师县南边的鲁庄。
如此一来霍道业与齐牛衽的兵马,一南一北凭借着河南府南北的山脉,扼守在了巩县之后,组成了第三道防线。
北部防御加强的同时,河南府南边的州县也不得不防,因为鞑子很有可能派遣一路偏师从密县攻打登封,如此一来可顺着颍川直抵白沙县,介时没了山脉的保护,洛阳的南部就暴露在了鞑子的眼前。
故而,吴师麟便在登封县这个关键位置,布置了一万五千精兵,由自己麾下的猛将指挥使张弘义镇守。
与此同时河南府南边的汝州也不得不防,此地本来还留有汝州防御使孙少安,他手下握有一万兵马驻守在汝州城。
为了加强汝州的防御力量,吴师麟特意从本部再抽调了三千精兵,命军司马杨镇先带领前去支援孙定安的汝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之西风渐起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明末之西风渐起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