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云:天下文才一石,江州独占八斗。
江州崇文,私塾、学院遍地开花,无论大城小镇,还是山野村舍,每日卯时三刻开始,处处是朗朗读书声。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只有文韵荟萃的江州,才能出贤德吧。”姜鸣撑着一柄油纸伞,走在江州名城潭阳的石板路上,听着稚嫩清脆的读书声,不由得感慨。
这一年多他足迹踏遍九州,三生红尘煞已取其九,最后的三世善人终于有了着落,就在江州谭阳城中。
儒门圣人云:大善论心,小善论迹。心至而迹达,方为真善。
为恶易,行善难。一世善人尚少,何况三世?姜鸣并不是第一位采集三世红尘煞的天海剑派弟子,在他之前,集齐此煞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六年。
天海剑派中有四门可以直证天仙的真法,但数万年来,无数前辈先人以此为凭,衍生出了不少功法。其中云阁祖师就创造过一门《生死两相剑》,以三生红尘煞与北斗天辰罡相合,炼出神通生死剑气。
可惜那位祖师炼制法宝三世石未遂,只留下一道双生符法,可观前世与今生。而芸芸众生中找到两世为同一身份的人都很难,往往需要数十位后,才能遇到真正的三世之人,渐渐就没有外门弟子选择这门功法了。
若非湛渊道人与清宁剑派宁熙婆婆有旧,知晓无常剑一脉存有特殊法器幽冥宝鉴,也不会建议徒弟尝试三生红尘煞。
如今姜鸣采煞阶段修行即将圆满,已经感受出人道煞气的神妙。如果说天道至简,人道就是至繁,所有生灵命运都是天道运转的直观显化。
蛮洲老婆婆勤劳、善良、乐观正是人族长寿秘诀,所以她连续三世转世为人,并且都活到耄耋之年;楚州战王胸怀天下,又懂得激流勇退,赚来三世显贵也是情理之中。
不知这三世善人又有何特殊之处呢?
鲛女连馨在前面带路,走过牌坊林立的长街,终于在一座古朴的书院门口停了下来。白玉砌成的门楼长了不少青苔,看来已经有不少年头,上面白底黑字的“知行”二字气势磅礴,
“公子,眼前就是谭阳城内排名第二的知行书院,由城中三大商会联合出资建成,幽冥宝鉴符就是在这里生出反应。”连馨恭敬地说道。
“这知行书院有何特殊之处?”姜鸣轻声问道。这样的书院,在江州绝对不少,目前没有发现什么玄机。
“容馨儿卖个关子,公子进去一看便知。”连馨嫣然一笑,便带着姜鸣继续往前走。
知行书院处在谭阳最西面,占地面积非常大,可真正用来教书的不过东边两栋小楼,此时正有朗朗读书声从竹楼传出。但书院中又不止读书声。
书院北边,一块块整齐的田地纵横交错,其中有穿着长衫的年轻人,正指挥者黄牛耕田;书院南边,一排排织布机前坐着年轻女孩,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机器,轰隆的轻鸣中,还可以听到年长女先生的讲解;西边最为热闹,是个养殖场,鸡鸭鹅豚一样不落。
“这是书院?”眼前的场景,与姜鸣心中清贵的读书人聚集地完全不同。
连馨讲起知行书院的特殊之处:“这里不收取束修,其内八百学子,全部出自贫苦之家。书院一切开销,全靠这几处产业和富商捐款。”
知行书院,好一个知行合一。
姜鸣一瞬间也明白三世善人为何应在此处了。
“我们去见一见这位老先生。”整个书院的情形在他神识下一览无余,当即直奔那位闪耀着人道功德之光的老先生。
“蜀州学子姜鸣,见过谷梁先生。”他昔年拜师竹老先生学习过儒学,以后辈身份向水田里查看秧苗的老先生行礼。
谷梁先生抬起头,看着长衫纶巾的姜鸣,气质高远不似凡俗,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呵呵一笑:“贵客稍等。”
原本的他穿着短衫,长裤绑在大腿山,赤脚站在水田中,身上还沾了不少污泥。若非那耀眼的功德金轮,姜鸣都不敢这位跟普通老农没什么两样的高大老者,居然是知行书院院长谷梁先生。
此刻为了招待客人,谷梁先生从水田中走了出来,先打了一桶水清洗污泥,又把裤腿放了下来,穿上布鞋,再次出现在姜鸣跟前。
“小友请坐!”他指了指横亘在田边的几块巨石。
姜鸣也不介意,随意选了一块坐下,谷梁先生笑吟吟地坐在他的跟前,问道:“不知小友在哪座仙山修行?”
一语道破姜鸣身份,显然对修行界并不陌生。云游九州以来,首次遇到这种情况。
看到对方的诧异,谷梁先生笑呵呵地说:“早年见过五龙山和浩然岛的贵客,气质也如小友这般与我等凡人格格不入,故有所猜测。”
“南海修士姜鸣,见过谷梁先生。”姜鸣再次介绍自己。
“不知小友所为何来?”
“闻江州有大德,固来请见。”
“小友谬赞。此地无大德,只是个践行理想的老叟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紫霄问道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紫霄问道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