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端着一杯红酒,轻轻摇晃,眼神中带着一丝戏谑。
“他们以为赶走了一头巨象,却迎来了无数无处不在的蚁群。”他抿了一口酒,感受着醇香在口中蔓延,“吞并我的产业?现在,他们连自己市场的定价权都失去了。这才是最彻底的惩罚——让他们在依赖与屈辱中,慢慢窒息。”
“主人,现在怕就怕其他的国家资本会迅速填补空白。”
“无妨!印度市场就是外资的坟墓,那帮人会哭着提着裤子离开的。”
这种通过灰色渠道进行的倾销,不仅持续榨取着印度的财富,更如同一条缓慢收紧的绞索,扼杀着印度工业自主的希望,也让印度政府在国际社会面前沦为了一个连自己市场都无法有效管控的笑话。
苏宁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挑战他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更加漫长和痛苦。
……
时光荏苒,很快来到了1975年。
苏宁开发工业空间已经近二十年,却已上演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工业革命。
这里的时间流速,在苏宁有意识的调节下,与外界迥然不同。
二十年,足以让一片混沌的虚无,演变成一个秩序井然、光芒璀璨的工业空间。
站在中央控制塔的顶端俯瞰,眼前的景象足以让任何外界最顶尖的工程师为之震撼。
这里没有昼夜交替,只有模拟的人造天光,照亮着下方一片无比壮阔的工业大陆。
最核心的区域,是由无数条高度专业化的自动化生产线构成的“精密制造走廊”。
这里不再仅仅是汽车部件,而是涵盖了从微米级手术机器人、高精度光学镜片到航空航天级传感器在内的广阔领域。
工业AI机器人如同忠诚的工蜂,在流水线间无声穿梭,进行着维护、监控和优化工作。
毗邻制造区的是规模庞大的“合成中心”。
无数错综复杂的管道和反应釜林立,这里能合成从最高纯度的医药中间体、特种工程塑料,到性能卓越的复合肥料、定制化分子材料。
它弥补了空间内无法进行原始矿料开采的短板,通过精深加工,将外界输入的基础化工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
一片被严格电磁屏蔽的区域,是空间的“硅基大脑”。
这里拥有从芯片设计、光刻、封装测试到整机组装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
产出的芯片和电子系统,其性能远超外界商用水平,专供空间内部使用和苏氏集团最顶尖的产品。
在环境被精确控制的洁净区域,生物反应器正在培育着特殊的酶制剂、合成着难以自然获取的靶向药物。
这里的生物技术,同样站在了时代的巅峰。
然而,这片工业大陆并非全然自给自足。
它的根基,依旧部分依赖于外部世界。
最明显的缺失,在于重工业的源头,大规模的矿石开采和初级冶炼。
空间内没有连绵的矿山,没有熔炼原始矿石的巨型高炉。
那些笨重、低附加值且对环境破坏巨大的初级原材料产业,被苏宁刻意地排除在外。
“我们不需要自己挖矿,”苏宁在审视空间布局时,曾对AI管理者阐述他的理念,“我们要做的是价值的极致升华。让外界去处理那些尘土飞扬的初级工作,我们只需购入粗钢、铝锭、基础化学品这些‘工业粮食’。”
通过苏氏集团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大规模采购标准化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这些货物在运抵秘密港口或仓库后,会被悄然“吞噬”进空间。
空间内的“工业母机”和合成中心开足马力,将这些“粮食”进行精深加工。
一块外界的普通钢材,在这里可能被转化为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特种合金;一桶基础的石化原料,则被合成为拥有高附加值的材料。
产出的高端部件、材料和成品,一部分用于维持和升级空间自身的运转与扩张,另一部分则悄然注入外界的苏氏集团产业链,或者通过灰色渠道投放到特定市场,维持着苏氏产品在外界的技术统治力。
此刻的工业空间,其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生产的效率,已然超越了外界任何一个单一的工业强国,堪比乃至超越了“世界工厂”的规模与内涵。
但它是一座沉默的、隐形的工厂。
它没有烟囱排放,没有劳工纠纷,不受地缘政治影响,也不向任何国家纳税。
它的产能深不可测,一旦需要,可以瞬间爆发出令外界经济体战栗的工业洪流。
工业AI的合成音在控制室内回响:“报告主人,内部工业体系自检完成。除基础原材料开采环节外,所有规划工业门类均已建设完毕,技术等级评估:全面领先外界平均水平1.5至2个代差。‘工业空间’一期建设目标,已达成。”
苏宁凝视着下方这片由他意志缔造的钢铁丛林,眼中无喜无悲。
二十年的心血,无数资源的投入,终于结出了最硕大的果实。
这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他应对未来一切风浪的诺亚方舟,也是他撬动整个世界的支点。
一个无需依赖外部、自身便能完成绝大部分价值创造的工业空间已然成型。
下一步,他将利用这股沉默的力量,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写下怎样惊心动魄的篇章?
……
喜欢影视编辑器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影视编辑器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