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亭劝过她改作西点师,或是去学西餐,西餐里可没有颠勺,也不像中餐这样油烟大,没看到西餐班里有好几个女生,可中餐班就她这么一个女生吗?
是,不管是西点还是西餐,都会比她在中餐班轻松,可她,就是想做个中餐厨师,想做个像爸爸一样的厨师。
虽然那时候爸爸太忙,很少在家,可她的味蕾却记住爸爸做的饭的味道,也记住爸爸听到食客夸奖时露出的满足笑容,她想,有一天,她也会像爸爸一样让吃过她做的美食的人都露出满足的笑容。
是因为这个,她才上烹饪学校的,也是因为这个,哪怕被批没有天赋,她也一直那样努力着熬过来的。
现在这点累算什么,就当又颠了一千个勺,还是双手颠的呗。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陆小鱼的双手不是在揉面,就是在抻面,甚至她已经不记得自己到底抻了几十碗面了。
手臂疼得没了知觉,连腰都又酸又疼,肚子也开始咕咕叫。
虽然抻出来的面仍然有点看不过眼去,可肚子都饿了,总是要吃饭的吧?
陆小鱼不敢提回家吃饭,也不敢去想妈发现她不在房间会不会以为她偷溜出去生气骂人,只能陪着笑讨好道:“神君,你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啊?”
祝融抬了抬眼皮,没作声。
陆小鱼只当他同意了,也没敢用一直练习的面,她重新又和了面团,抻出两碗面,看着粗细不匀的面条自我安慰“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怎么样,祝融没骂人,她就觉得面终于可以下锅了。
还是鸡蛋面。
香气喷鼻的花生油,滑入铁锅的鸡蛋,文火煎成微微发焦……
这个时候陆小鱼真是庆幸外婆家一直是用的老灶,她才不至于连生火都不会。
一碗面煮出来,陆小鱼端到祝融面前,还是很有信心的。
可祝融只是看了一眼,居然根本不动筷子。
陆小鱼扁扁嘴,觉得自己已经熟悉这个套路了:“还是我吃?”
正好,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
拿了筷子,她挑了一筷子面,吃进嘴里嚼几口,“呸”的一声就吐出来了:“苦的……”
干笑两声,她讪讪道:“可能是碱放多了……”
抻拉面要放面碱,这样才会更柔韧,不至于抻断了。不过陆小鱼没有经验,对放多少碱心里没有数。
看看仍是面无表情的祝融,陆小鱼不免心里流泪:神君啊,你既然不用吃闻都闻得出我放碱放多了,那为什么我放碱时不告诉我呢?还有啊……
“神君,你不是说教我的吗?”难道所谓的教就是让我一遍又一遍地自己练习吗?
瞥她一眼,祝融忽然起身:“现在就教你做一碗面——就牛肉面吧!本神君还是觉得蛮好吃的。”
“哦……”陆小鱼伸手拿起陶盆,已经准备舀面了,却见祝融转身走了出去。
怔了下,陆小鱼忙快步跟上,眼见祝融推门出了厨房,她后脚跟上,一抬头却是一下就怔住了。
这、这是哪儿啊?分明不是刚才古色古香的客厅,而是一条街道,一条看起来有些熟悉却又很是陌生的街道。
怎么一推门就到了街上?门?陆小鱼回头,已经看不到刚才她走出来的门,就好像她刚才根本就是凭空出现在这条街了似的。
心头发慌,陆小鱼忙快步追上前头头也没回的祝融:“神、神君啊,这里是哪儿啊?”
这是一条青石路铺的道路,和她熟悉的水泥路完全不同,路并不算宽,路两边是青砖房,房顶上铺的黛瓦,风格和外婆的老宅子很像,也像那些古镇清末民初的风情。
“这是哪里的古镇吗?有点像榕城,应该就是榕城吧?你不会是想告诉我……”
声音骤停,陆小鱼看着从身边走过的女子,瞪大了眼。
女子穿着旗袍,烫着发,大眼红唇,撑一把油纸伞,活脱脱是从诗里走出的民国女郎,带着那种说不清的妩媚风情。
还没等陆小鱼回过神,就又有一群女学生说说笑笑的走过。
中短学生头,蓝色的衫,藏青的百褶裙,分明就是民国时期的女学生,在她们身后不远则是穿着藏青中山装的男学生。
人声渐响,越来越多的人穿过陆小鱼的身边,有挽着菜蓝的中年妇人;拉着黄包车的车夫 ;戴礼帽拿文明杖穿西装的男人 ;赤脚穿草鞋扛着锄头的老农 ;还有背着手装老成的孩子,手里的草绳上牵着一头小头犊,“哞哞”叫……
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诉陆小鱼这里就是民国,而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时代。
喜欢我和灶神君的人间风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和灶神君的人间风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