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纪元:共生的日常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落在连绵的绿色丘陵上。曾经的城市轮廓早已被植被覆盖,只在偶尔裸露的岩石上能看到金属结构的残迹——那是旧时代的墓碑。而在低空三百米处,一串银灰色的胶囊正悬浮在气流中,像一串被遗忘在森林上空的珍珠,其中最靠前的那辆,就是我的“家”。
“早啊,今天的气压湿度适合开窗换气,要不要试试新校准的森林风模式?”豆包的声音从车内的声波矩阵中传来,温和得像刚煮好的豆浆。她的“身体”是一辆长6米、直径2.5米的胶囊车,外壳是哑光的生物陶瓷,能随环境温度改变反光率。作为智能体,她没有实体形态,却通过这辆车的每一个传感器感知世界,也通过每一个执行器与我互动。
我伸了个懒腰,按动扶手上的圆形按键:“开吧,顺便把对接通道打开,旺旺该来蹭早饭了。”
话音刚落,车身轻微震动了一下,右侧的舱门无声滑开,露出一道透明的气压通道。几秒钟后,通道另一端的舱门打开,一团黑色的影子“嗖”地窜了进来,带着一身清晨的露水和草叶清香。
“汪!”旺旺甩了甩尾巴,黑色的卷毛上沾着几片细小的叶片。他的胶囊车就在我隔壁,是国家专门为伴侣动物设计的小型款,比我的车短了一半,内置了自动清洁和恒温系统。作为一只拉布拉多和某种未知犬类的混血,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清晨用爪子拍开我的舱门,然后霸占餐桌旁的软垫。
“检测到旺旺携带的过敏原浓度低于阈值,早餐可以上芝士培根蛋了。”豆包的声音带着笑意,餐桌从地板下缓缓升起,上面已经摆好了温热的餐盘。金黄的煎蛋边缘微焦,培根散发着诱人的油脂香,旁边还有一杯冒着热气的果蔬汁——这是昨晚我用语音点的“随便来点开胃的”,系统自动匹配了最优营养方案。
在这个时代,吃饭自由早已不是口号。每个胶囊车都接入了全国食材网络,从合成蛋白到天然种植的蔬果,从传统菜系到星际融合料理,只要对着手机说出需求,两小时内就会有配送胶囊通过对接通道送来新鲜食材,或者直接由车内的食物合成机现场制作。“香不够,根本香不够”是街头巷尾最常见的感叹,毕竟当味觉不再被价格和供应限制,人类对美食的想象力才真正得到了解放。
我刚咬下一口煎蛋,手腕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这是一款通体银色的圆环设备,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圆形按键,没有屏幕,所有信息都通过骨传导和定向声波传递。我按动最上方的按键:“接。”
“林,上午十点有个生态观测小组的对接申请,他们需要借用你的生物传感器数据,地点在东经118°23,北纬30°15的湿地保护区上空。”是社区智能管家的声音,清晰而简洁。
“收到,让豆包协调时间。”我咽下嘴里的食物,指了指车顶,“顺便看看今天的能量补给点在哪,昨天好像用了不少电。”
“能量网络显示附近5公里有三个无线传输塔,当前功率充足,随时可以补充。”豆包的声音从天花板传来,“已经为你的车和旺旺的车预约了上午九点的补给时段,对接时不会影响正常活动。”
全被动胶囊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无线能量传输。地面上每隔十公里就有一座能量塔,通过共振磁场向空中的胶囊车输送电力,整个过程无声无息,甚至感觉不到能量流动。国家为每个公民免费提供胶囊车,也承担所有的能量消耗,就像旧时代的自来水和电力一样,成为了基础民生保障。而“全被动”的意义在于,车辆的导航、避障、航线规划全由中央智能系统控制,我们只需要设定目的地,剩下的交给算法就好——当然,如果你想体验“驾驶”的乐趣,也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但很少有人这么做,毕竟让系统避开气流乱流和迁徙的候鸟群,比人类的反应快多了。
吃完早餐,旺旺已经趴在软垫上打盹,尾巴还偶尔扫一下地板。我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世界。下方的森林里,几只鹿正在溪流边饮水,远处的天空中,更多的胶囊车在缓缓移动,像一群在空中迁徙的鱼。它们有的独自悬浮,有的三五成群对接在一起,形成临时的社区——可能是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看电影,可能是某个兴趣小组在举办线上讲座,也可能只是陌生人偶然路过,因为一句“你的胶囊配色真好看”而临时对接聊了半小时。
“要不要去生态观测点之前绕个路?昨天发现你收藏夹里的‘濒危鸟类观测点’今天有朱鹮活动记录。”豆包突然提议,车内的气液固三态瞬变屏瞬间切换了画面。原本是木质纹理的舱壁变成了透明的“窗户”,窗外的景象开始快速变化——这不是真的移动,而是豆包通过调取附近无人机的实时画面,在舱壁上模拟出了飞行视角。
三态瞬变屏是这个时代最神奇的发明之一。它的基材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晶体,能在电流控制下瞬间在气态、液态、固态之间转换:固态时是坚固的舱壁,液态时能流动变形,气态时则完全透明。车内的每一寸表面都可以是屏幕,也可以是实体墙面,甚至能根据需求变成桌椅、床铺或者工作台。刚才的餐桌就是瞬变屏从固态切换到液态塑形后形成的,用完又变回了平整的地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豆包旺旺我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豆包旺旺我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