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虽然天资不算高,但贵在勤奋,别说只是个小小县试案首,就算考个解元回来,我也不会感到意外的。不过环儿切记不可自满啊,还当戒骄戒躁,下个月就要进行府试、紧跟着就是七月的院试,你还需要更加勤奋读书才是啊。”林如海笑道。
“多谢姑父指教,小侄铭记于心!”贾环道。
林如海看着贾环沉思一下,继续说道:“不如这样吧,反正如今我也是一个人住在府里,不如你就收拾下搬过来和我同住段日子,我也可以好好教导你功课,如何?”
“小侄求之不得,有劳姑父了。”贾环连忙道谢,心中已经乐开花,有了林如海的教导,这府试、院试就更有把握。至此后贾环就在林如住下,每日跟着林如海讨教学问,这一来学业精进程度可谓一日千里......
转眼到了四月二十八江宁府试的日子,有了上次县试的经验,此时应对府试,贾环信心十足,看不出丝毫的紧张。府试跟县试差不多,依旧是五场,一连几天下来,贾环都觉得此次府试倒比上次县试还要轻松许多,最后一日甚至早早交了卷子,提前离场回林府。
直至五月初十六放榜这天,贾环才专门回了趟贾府,等着官差上门报喜。此时贾府众人比上次县试还要紧张忙碌,早早准备好了迎接喜报,贾琼更是直接站在大门口不住的眺望,反观贾环在房中悠闲的看书品茶。不多阵阵铜锣声响起,紧跟着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贾环才起身向外走去,官差来报江宁考生贾环得了此次府试第一名案首。贾家又是一阵忙碌,又是犒赏又是祭祖,待众人忙活完毕,贾环不待众人道贺,居然又跑回林府躲清闲去了。
就这样贾环一直在林府住到了七月初才搬回贾府,临行前林如海反复叮嘱贾环院试与前两场略有不同,一定要多多注意,贾环也将林如海的话铭记于心。
金陵的七月阴雨绵绵,蒙蒙的细雨已经下了三天了,就连盛夏的深夜也带上了丝丝寒意,今天是院试的日子,数百的考生齐聚江南贡院门前,主考官陈平陈大人和学政王颜王大人二人早早便来到了贡院之中,看着热情高涨的考生们,二人点了点头,陈大人见时辰已到,对着考生们朗声说道:“科举之事乃是国之根本,重在为国家选才,望诸位考生尽心应对,早日金榜题名!”在众考生的喝彩中陈大人高声喊道“开...贡...院!”江南院试正式开场。
院试与前两场不同:第一场考的是《四书》和试诗帖;第二场则考的是经解、策论和律府。贾环从容淡定,在和林如海学习的这段时间早已练就了冷静应对的本事,因此答的也是格外的顺利。
第一场,其为人也孝弟的题目落在纸上时,贾环笔尖顿了顿。此刻倒想起幼时贾政教他们兄弟背父母在,不远游的模样。他蘸了浓墨,先从孝悌为仁之本破题,笔锋却不像寻常子弟那般圆转,倒带些山石棱角——他写市井里见的老父携子卖菜,写寒门学子捧卷侍母,字字都离那朱门大院远得很。
五言六韵的试帖诗限了字韵。旁人都写杨柳依依映柳青,他偏想起去年在琥珀在园中种的菊花,深秋里顶着霜气开得倔强。墙根余瘦影,风里抱残青一句落定,他自己倒怔了怔——这写的是菊,又何尝不是他自己?
第二日进考场时,日头已爬得老高。经解考《礼记》,策论问的是民生利弊,律赋则要以为题。贾环翻经卷时,指腹蹭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几个字,忽然想起去岁来金陵时见到田埂上老农赤足踩泥,裤脚沾着新翻的土腥味。
策论里他没引什么圣贤大道理,只一笔一笔写老农如何算计着节气播种,写小吏如何丈量土地收税,末了才说利在民心,弊在苛政。写律赋时,他竟用了些白话入韵,牛蹄翻褐土,汗珠坠青苗,把那春耕的苦与盼写得活泛,倒让巡场的学官多看了两眼。
伴随着一声铜锣响,今年的院试彻底结束,贾环也是疲惫的揉了揉额头,带着元宝返回了贾家。
贡院、书房内主考官陈平和学政王颜二位大人正在批阅此届考生的卷子,当看到贾环的卷子时,陈大人一下子站了起来,激动的说:“此子的文章辞藻虽然不甚华丽,但是引经据典句句只问人心,好文章啊。”
王颜王大人也走回来细细品读文章:“嗯,是不错,此子的文章颇有些当朝盐政林如海林大人的文风,是篇好文章。”当看到名字之时,心中惊呼道:“原来是他!”
陈大人问道:“王大人认得此子?”
“嗯,实不相瞒此子就是荣国公之后、林大人的内侄、前两场的案首贾环。更是那位爷提到过的......”后面一句几乎只有二人才能听到。二人相视片刻后,又仔细的查阅了贾环两场的成绩,不住的点头,王颜更是笑眯眯的对陈平说道:“单凭此子的文章,已经数的上是此届考生中的魁首了,看来这个顺水人情我二人是做定了!”说完二人哈哈大笑,亲笔点了贾环为此届院试第一名......
不日喜报传至贾府,贾家上下顿时一片沸腾,贾代伍更是激动的老泪纵横,口中一直念叨:“祖宗保佑,祖宗保佑!二哥啊二哥,你有个好孙子啊!若你泉下有知也可瞑目了。”
贾攸更是拉着贾环到祠堂给祖先上香磕头,连忙名人休书一封送至京城荣国府中,如此一来贾环不仅考中了秀才,更是中了“小三元”(县、府、院三试的头名案首),也算的上是“三元”及第了......
喜欢红楼一梦之环玉声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红楼一梦之环玉声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