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商行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陈默站在交易所二楼的贵宾室,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头。今天是他旗下航运公司股票上市的日子。
“陈总,开盘就涨了三成!”经理兴奋地跑进来,手里拿着刚打印的交易单。
陈默点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这个结果他早就预料到了。凭借特高课经济顾问的身份,他提前拿到了日占区最新的航运政策。政策里明确要扶持“中日亲善”的企业,他的公司首当其冲。
“通知财务部,增发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陈默说,“就说是为了扩大船队规模。”
经理愣了一下:“现在增发?股价正在高点...”
“就是要趁高点。”陈默打断他,“按我说的做。”
他走到窗前,看着交易所里疯狂的人群。这些人里,有真心看好他生意的,有跟风投机的,还有特高课派来监视他的。但不管是谁,今天都要被他割一波韭菜。
果然,增发的消息一公布,股价应声下跌。但陈默早就安排好了接盘的人——都是他通过金九爷联系的帮会资金。一来一回,他净赚了五十万大洋。
“少爷,这钱...”福伯看着账本,手都在抖。他跟着陈家几十年,从没见过这么赚钱的买卖。
“存入汇丰银行的特别账户。”陈默说,“用我在香港注册的那个公司名义。”
这笔钱,大部分要转给组织做活动经费。剩下的小部分,他另有打算。
第二天,陈默以“促进中日经济合作”为名,宴请了上海各大商行的老板。宴会设在华懋饭店,排场极大。
“陈老弟现在可是上海滩这个!”纺织大王赵老板竖起大拇指,其他人都跟着附和。
陈默笑着举杯:“都是各位前辈提携,还有皇军的支持。”
酒过三巡,他看似无意地提起:“听说最近棉纱要涨价,我准备囤一批。”
在场的老板们立刻竖起了耳朵。陈默现在是特高课的红人,他的消息肯定靠谱。
“陈总消息确切?”有人问。
“佐藤课长昨天亲口说的。”陈默压低声音,“皇军要在苏北加大清乡力度,到时候棉纱肯定紧缺。”
这当然是假消息。清乡行动已经基本失败,这是他亲自送出去的情报导致的。但现在,他要利用这个信息差大赚一笔。
宴会结束后,老板们纷纷开始囤积棉纱。市面上的棉纱价格应声上涨。
而陈默早在三天前,就通过香港的渠道,从印度订购了大批棉纱。等价格涨到高点,他再分批抛售。
这一进一出,又是八十万大洋进账。
“陈默这小子,赚钱真有一手。”佐藤在特高课办公室里,看着手下送来的经济简报,忍不住赞叹。
南造云子站在一旁,眉头微皱:“课长,他的财富积累得太快了。我查过,光是这两个月,他的资产就翻了三倍。”
“这说明他是个聪明人。”佐藤不以为然,“聪明人知道该跟着谁才能发财。”
南造云子没再说话,但心里的疑虑更深了。她总觉得,陈默的每一步都走得太准,像是能未卜先知。
此时的陈默,正在查看新收购的码头。这个码头位于浦东,位置偏僻,但水深足够停靠大船。最重要的是,它离那个神秘的“化工厂”只有两公里。
“少爷,这地方太偏了。”陪同的经理说,“前老板就是因为经营不下去才卖的。”
“很快就会热闹起来的。”陈默看着远处的化工厂围墙,“你去联系一下,就说我们码头可以给他们提供专门的货物装卸服务。”
经理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办了。
三天后,化工厂果然派人来洽谈。来的是一位德国工程师,中文说得很生硬。
“陈先生,听说你的码头设备很先进?”德国人问。
“全上海最新式的起重机。”陈默带着他参观,“而且我们离得近,运输成本低。”
德国人很满意,当场签了合同。但在离开时,他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下个月我们有一批特殊设备要到,需要绝对保密。”
陈默心里一动:“这个自然。我的码头有专门的保密仓库,还有日本宪兵驻守。”
德国人点点头:“很好。舒尔茨博士会满意的。”
舒尔茨博士!陈默记住了这个名字。这就是“樱花计划”的负责人。
送走德国人,陈默立刻开始布局。他以“加强安保”为名,在码头安装了多个隐蔽的观察点。又重金收买了化工厂的两个中国工人,让他们定期汇报里面的动静。
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钱。但陈默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
一周后,陈氏商行举行季度庆典。陈默包下了整个百乐门,邀请了上海滩所有的头面人物。
宴会厅里灯火辉煌,觥筹交错。陈默穿着定制的西装,游走在宾客之间。他时而用流利的日语与日本军官谈笑,时而用上海话与本地商人寒暄,切换自如。
“陈老弟,听说你又拿下了铁路局的订单?”一个银行家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谍报代号我是烛影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谍报代号我是烛影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