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完平台官方的私信,陈屿放下手机,心绪依然有些激荡。他重新点开焕然一新的“快音”APP,首页的推荐流果然充满了活力,用户活跃度肉眼可见地高涨。
平台的宣传Slogan也更新了:“用你的心灵,记录世间美好生活。”
而首页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平台更名后的第一个大型热点话题活动——“#你镜头下的细节#”。点进去,热度排行榜赫然在目。
毫无悬念地,他之前发布的三条作品,稳稳占据了话题热度榜的前三名!
陈屿看着那夸张的点赞和评论数据,冷静地分析着这突如其来的爆发。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在众多内容中脱颖而出?
他归结为两点:一是时机。平台用户量激增,但大部分用户还处于摸索阶段,拍摄设备普通,内容也偏向生活随手拍,缺乏专业性和深度。而他凭借远超同龄人的审美和上一世积累的拍摄技巧,以及相对专业的设备,在画质和构图上就形成了降维打击。
二是领域空白。真正的专业摄影师和影视从业者,此时对这个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大多还持观望态度,尚未大规模涌入。
他算是精准地卡在了这个空窗期,凭借优质内容迅速聚拢了平台早期的核心粉丝群体,形成了先发优势。
这份成功没有让他飘飘然,反而更坚定了他的方向。他拿起相机,检查了一下储存卡里早已准备好的素材。
这是他利用好几个周末清晨,背着相机穿行在城市尚未完全苏醒的角落,用心拍摄的《见人见》系列第二集。
镜头里,没有繁华的街景和精致的面孔,只有最朴素的劳动者:天未亮就挥动扫帚,在寂静街道上留下沙沙声响的环卫工人;工地脚手架上,迎着朝阳挥汗如雨,身影被勾勒成剪影的建筑工人;挑着新鲜蔬菜,步履蹒跚却眼神明亮,赶早班车去集市的老夫妇……
每一个镜头,他都事先征得了对方的同意,用真诚换取了他们的信任和面对镜头的自然。
他坐在电脑前,开始剪辑、配乐、撰写文案。文案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实而深情的叙述:
> **“他们用双手托起黎明,用汗水浇灌城市。每一份平凡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别让偏见蒙蔽双眼,美好生活,由无数这样的细节构成。#你镜头下的细节 #见人见”**
这期作品的创作冲动,源于一次家庭晚餐时父亲陈锋的讲述。陈锋说起他接手的一个案子:一位进城卖菜的农民伯伯,因为身上沾了些泥土,乘坐地铁时怕弄脏座位,主动垫了报纸坐在地上。
结果旁边一位年轻姑娘嫌弃他“脏”、“有味道”,言语刻薄,甚至动手推搡踢打。
视频被路人拍下发到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老人身体上没留下明显伤痕,但内心的屈辱和被孙子看到视频后的心疼,让老人的家人决定起诉。
陈锋代理此案,最终胜诉,姑娘赔偿了两千元并在网上公开道歉。事情虽然了结,但网络上的讨论和对底层劳动者尊严的思考,却久久未散。
陈屿当时听完,心中就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憋闷和愤怒。他决定用自己擅长的镜头语言,去记录这些容易被忽视、甚至被嫌弃的群体,去传递一份理解、尊重与温暖。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一扇小小的窗口,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构成城市运转基石的身影,消弭一些无谓的偏见,让社会多一分包容的美好。
视频上传,审核通过。陈屿看着它出现在自己的主页,心中默默期待它能带来一些微小的改变。
“陈屿,晚晚,出来吃饭了!”方苏然温柔的声音从客厅传来。
陈屿应了一声,关掉电脑,走出房间。苏晚晚也恰好从她的房间出来,两人在客厅相遇,目光短暂交汇。苏晚晚的嘴角依旧带着那抹若有似无的、甜甜的笑意,眼神清澈地望向他。
陈屿心头微动,有些不自在地移开视线,率先走向餐桌。
餐桌上,四菜一汤,热气腾腾,散发着家的温暖气息。陈屿习惯性地在苏晚晚旁边的位置坐下。对面是父亲陈锋和母亲方苏然。
“高中学习生活感觉怎么样?还适应吗?”陈锋喝了口汤,放下勺子,看向陈屿,语气带着父亲特有的关心。
“嗯,还不错吧,”陈屿夹了块排骨,“课程安排挺紧的,不过氛围还行。学校伙食也还可以,对吧晚晚?”他下意识地把话题抛给旁边的女孩,寻求认同。
苏晚晚正小口吃着米饭,闻言抬起头,乖巧地点了点头,然后看着方苏然,声音软糯地补充道:“嗯,不过没有方姨做的好吃。”
陈屿:“……”
他拿着筷子的手顿了一下,心里默默吐槽:喂喂,晚晚同学,你这么说,显得我很不懂事、很没品味啊!这不是让我难做人吗?
“哎呀!”方苏然果然瞬间眉开眼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还是我们晚晚好!懂事,会说话!你听听,你听听,”她嗔怪地看向陈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坏了,我陷入病娇青梅的陷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坏了,我陷入病娇青梅的陷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