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信王府的“避风港”
煤山脚下的寒气似乎提前钻进了京城,杨涟那道字字泣血的弹章,像块烧红的烙铁砸进了冰水里,嗤嗤作响,瞬间激起的不是清浊分明的水汽,而是翻滚的、浑浊的巨浪。魏忠贤的报复,比朱由检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烈。
信王府的书房里,炭盆烧得旺,朱由检裹着厚厚的貂裘,捧着一本《几何原本》的残卷,眼神却落在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上。方正化垂手侍立一旁,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事态严峻特有的平静:
“殿下,外面…乱了套了。杨涟大人下了诏狱,左光斗、魏大中几位大人也被锁拿下狱。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像梳篦子一样在六部九卿的衙门里刮。听说…北镇抚司的刑房,灯火彻夜不熄。”他顿了顿,补充道,“连带着不少平日里与东林诸公走得近些的,或是上书替他们说过几句话的低品官员,也被株连、申饬,甚至罢官。”
朱由检的手指在冰冷的书页上轻轻划过。历史的车轮,带着铁锈和血腥味,正无情地碾过他模糊记忆中的那些名字。风暴已经降临,而他这座看似不起眼的信王府,必须在风暴眼中,悄然成为一方小小的、临时的避风港——不是为了拯救整个东林,他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意愿。他要的,是沙里淘金。
“方正化,”朱由检的声音听不出情绪,“李若琏那边,有什么消息递进来?”
“回殿下,李总旗刚传了密信。”方正化从袖中抽出一张折叠得极小的桑皮纸,小心地展开,递了过去。纸上是李若琏特有的、略显潦草却筋骨分明的字迹。
朱由检快速扫过。李若琏的情报网络在巨大的政治风暴面前,像一张被绷紧的蛛网,颤动着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震动。他详细列出了目前已被明确下狱或遭重处的主要东林人物名单,以及一批被划入“附逆”嫌疑、正处在风口浪尖、随时可能被厂卫请去“喝茶”的边缘人物。名单末尾,李若琏用朱砂圈出了几个名字,并在旁边做了简注。
朱由检的目光停留在其中一个名字上:“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洪承畴?” 他眉头微挑,这个名字,在他的历史记忆碎片里,分量可不轻,虽然此刻还只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李若琏的标注是:“此人于水利、屯田颇有见地,曾上书言及推广番薯之法以济北地荒旱,被斥为‘不务正业,妄议祖制’。与杨涟等人无甚私交,仅因同属闽籍,且其座师曾赞过杨涟文章,故被崔呈秀门下爪牙列入‘待察’名单。性情…颇显执拗,尤好农工实务,常与工匠厮混,为同僚所轻。”
“哦?种地专家?还是个犟种?”朱由检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他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务正业”的!整天之乎者也、空谈误国的清流,他避之唯恐不及。洪承畴…这个名字后面代表的东西太复杂,但此刻,他只是一个可能有用、且即将倒霉的技术型小官。
“方正化,”朱由检放下密信,指尖在书案上轻轻敲击,“李若琏圈出的这几个人,尤其是这个洪承畴,魏忠贤的狗,现在盯上他们了吗?”
“回殿下,李总旗信中言道,名单上大部分人只是被厂卫暗中盯着,还未正式动手拿人。毕竟…这些小鱼小虾,还不值得崔呈秀他们立刻费神,眼下他们的精力都放在杨涟、左光斗这些大鱼身上,还有忙着清洗六部要害位置,安插自己人呢。”方正化解释道,“不过,只要上面一句话,或者爪牙们想表功,随时都能把人丢进诏狱。”
“大鱼吃紧,小鱼才有缝隙可钻。”朱由检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告诉李若琏,让他的人,想办法给这几条‘小鱼’透个风,特别是那个洪承畴。就说…厂卫的名单上有他,罪名是结交东林逆党,让他自己心里有个数,最近夹紧尾巴,别乱说话乱走动。”
“透风?”方正化愣了一下,“殿下,这…若是被厂卫察觉…”
“就是要让厂卫察觉一点苗头,但又抓不到把柄。”朱由检笑了笑,那笑容带着点少年人的狡黠,“让李若琏做得巧妙点。比如,找个由头,派两个生面孔的锦衣卫‘力士’,大白天去洪承畴办公的工部衙门转一圈,板着脸,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说,就盯着他看一会儿,然后转身就走。或者,在他下衙回家的路上,让两个穿着便服但腰里明显鼓囊囊(暗示带着家伙)的人,不远不近地跟一段路。总之,要让他确确实实感受到,自己被恶狗盯上了,但又没真被咬。”
方正化琢磨了一下,恍然大悟:“殿下高明!如此一来,那洪主事必然吓得够呛,惶惶不可终日,但又找不到门路求救。这时…我们再…”
“对,”朱由检接口,“等他自己吓个半死,风声鹤唳的时候,你再找个绝对可靠、与信王府毫无明面关联的人,最好是和他有点同乡之谊或者旧识关系的,装作无意间提点他一句:‘听说信王殿下仁厚,且素喜奇巧格物、农工杂学,府上颇有些新奇玩意儿,连魏公公那边都夸过殿下心思灵巧。洪兄你既精于此道,或可…以此为由,暂避锋芒?’ 记住,只是提点,绝不可明言收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在造大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在造大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