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岚眼睛一亮,对着镜头鞠躬:“谢谢大家的支持!咱们的薯条都是现做现发,今天下单,明天就能发货,保证新鲜!”他越说越自然,还跟网友聊起了青石乡的故事:“以前咱们乡的老乡都靠外出打工赚钱,家里的老人孩子没人照顾,建薯条厂就是想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有稳定收入。”
直播进行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县融媒体中心的官方账号突然进来互动,还转发了直播链接,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一下子从几百涨到了几千。有网友问:“能不能看看车间的实时画面?”李泽岚立刻让宣传委员带着相机去车间,通过手机连线,让网友看到工人包装薯条的场景——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手套,动作麻利地把薯条装进包装袋,旁边的质检人员正在抽查产品。
“大家放心,咱们的生产环境绝对干净卫生,比家里做饭还讲究。”李泽岚对着镜头说。又过了半个小时,订单量突破了两百单,有个网友留言:“我是开小超市的,能不能批量进货?”李泽岚赶紧让小刘记下对方的联系方式,承诺直播结束后就跟他对接。
两个小时的直播结束时,李泽岚的嗓子已经哑了,喝了半瓶水才缓过来。小刘拿着后台数据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李书记,一共卖了326单,销售额6520块!还有十几个批发商想跟咱们合作!”
张卫国也赶了过来,看着数据忍不住说:“没想到这直播还真管用,比咱们跑了半个月的渠道还见效。”李泽岚笑了笑:“这只是开始,明天咱们继续播,多跟网友互动,让更多人知道青石乡的薯条。”
接下来的几天,直播成了李泽岚的日常工作。每天下午三点,他准时出现在镜头前,有时候在车间跟工人一起包装薯条,有时候在种薯地跟老乡们一起施肥,有时候还会在办公室里现场炸薯条,跟网友分享“薯条的N种吃法”。张卫国也被拉来帮忙,他负责在镜头前介绍质检流程:“咱们的薯条,每一批都要做农残检测、微生物检测、口感测试,只有三项都达标,才能出厂。我在基层干了十五年,民生工作我懂,食品安全比啥都重要,大家放心买。”
有一次直播时,老周的老伴带着孙子出镜,小朋友拿着薯条吃得满嘴都是,对着镜头说:“奶奶说,这是爷爷种的土豆做的,真好吃!”这段视频被网友截图转发,一下子火了,账号涨了五千多粉,当天的订单量突破了一千单。
一周后,仓库里的薯条卖掉了一半,贷款到期的压力缓解了不少。更让李泽岚意外的是,周边市县的超市、便利店主动联系过来,想铺货销售;甚至有外地的食品经销商打来电话,想代理青石乡的薯条。南方食品集团的林宇听说后,特意给李泽岚打了个电话,语气里带着惊讶:“李书记,真没想到你们靠直播就能打开销路。之前的合作框架还在,要是你们想扩大渠道,咱们可以再谈谈,利润分成可以再让让步。”
李泽岚笑着拒绝:“谢谢林总的好意,现在咱们的销路能稳住,以后想靠自己的品牌走下去。不过还是要感谢您,要是没有您当初的‘刺激’,我们也不会想到直播这条路。”
挂了电话,李泽岚看着窗外的种薯地,心里满是感慨。曾经以为必须靠行业大佬带才能活下去的薯条厂,如今靠“书记直播带货”这种“乱拳”,反而闯出了一条路。他突然明白,所谓的“行业壁垒”,有时候只是自己给自己设的限制——只要守住初心,用对方法,真诚对待每一个消费者,小人物也能在大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天晚上,李泽岚给苏晴打了个电话,兴奋地分享直播的成果。苏晴在电话里笑:“我就知道你能行!靠自己的本事闯出来,比什么都强。我爸听说了,还夸你有想法,说基层工作就需要这种敢创新、敢实干的干部。”
“等咱们的薯条厂再稳定点,我请你和叔叔来青石乡,尝尝咱们自己种、自己做的薯条。”李泽岚说。
挂了电话,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的产业规划图,在“品牌建设”那栏加了行字:“打造‘青石乡薯条’区域品牌,拓展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口感、扩大种薯种植面积,让更多老乡靠薯条厂过上好日子。而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如今都成了他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窑洞到省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