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从书架上拿出一本《2010年涉农企业合规指引》,递给李泽岚:“这是部委刚印发的,里面详细写了资金监管、外资合作、环保合规的要求,你回去好好看,对照着你们公司的情况补短板。比如环保,报道里提了污水处理站,后续要定期做水质检测,数据要上传县环保局平台,不能只建不用;还有劳动用工,工人的社保要按时交,不能因为‘老乡熟人’就不签合同,这些都是底线。”
李泽岚双手接过指引,郑重地说:“叔叔,谢谢您的提醒。我回去后,立刻组织公司班子和乡干部学习这份指引,把合规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环保检测每周报,用工合同全签齐,资金公示更细化,绝不让您担心的问题出现。”
午饭时,苏明远的话多了些,不再只谈工作,还问起了青石乡的农户生活:“老乡们除了种薯,还有没有其他收入?薯条厂能带动多少人就业?”
“目前薯条厂有56个工人,都是本地农户,月薪2500元左右,比外出打工稳当。”李泽岚笑着说,“以后要是跟辛普劳合资建厂,还能再招100多人,到时候老乡们既能拿种薯分红,又能在厂里上班,日子会越来越好。”
苏明远听着,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好,那就好。基层干部干工作,说到底是为了老乡们过好日子。只要你们守住‘廉洁’‘合规’这两条线,把薯条厂办实、办好,部委这边有合适的政策,我会让相关司局多关注青石乡,给真正干事的项目多些支持。”
离开苏家时,苏明远送他们到楼下,拍了拍李泽岚的肩膀:“李乡长,青石乡的事,我会盯着。希望下次听到消息,是你们的薯条通过辛普劳的考核,老乡们的腰包真真切切鼓起来——这比任何报道都有说服力。”
回程的高铁上,苏晴看着李泽岚手里的《合规指引》,笑着说:“我爸很少夸人,今天能这么说,说明他真的认可你了。”
李泽岚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心里满是踏实——苏明远的提醒,不仅是“底线警示”,更是“方向指引”。他知道,青石乡的薯条厂,不仅要“建起来”,更要“走得稳、走得远”;而他要做的,就是守住初心、守住底线,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老乡们的信任,也不负苏明远的期许。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窑洞到省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