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记笑着拍了拍汤姆的肩膀:“都是为了早点投产,让老乡们早点受益。你们来了,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接下来的设备调试,还得靠你们多指导。”其实当时赵书记的身体已经有些吃不消——连日的劳累让他发起了低烧,膝盖和后腰的旧伤也频繁发作,可他不想让汤姆担心,更不想影响设备调试,只能强撑着精神,每天都泡在车间里。
设备调试的第一个重点,是那台从山东采购的国产蒸汽去皮机。汤姆带来的技术员打开机器侧盖,仔细检查内部的蒸汽腔和输送带,赵书记就蹲在旁边,手里拿着笔记本,一笔一划记录着技术员说的参数:“蒸汽压力要稳定在0.8MPa,输送带速度每分钟1.2米,去皮时间控制在5分钟……”记到一半,他突然觉得头晕,眼前的机器开始模糊,他连忙扶着旁边的工具箱,深吸了一口气,把涌到嘴边的咳嗽咽了回去。
李泽岚注意到他的不对劲,凑过来小声说:“赵书记,您去旁边歇会儿,这里有我和汤姆盯着就行。”赵书记却摇了摇头:“没事,我再学会儿,这些参数记下来,以后咱们自己维护也方便。”他揉了揉太阳穴,又接着记录,只是笔锋比之前慢了些,字迹也有些歪斜。
8月18日,美国“有所切刀”运到车间,这是薯条品质的关键设备,汤姆亲自负责安装调试。赵书记特意早早来到车间,帮着技术员拆木箱、搬工具,看着那几片泛着冷光的高碳钢刀片,他忍不住问汤姆:“汤姆先生,这刀片这么锋利,平时保养是不是很麻烦?”
汤姆笑着演示如何给刀片上油:“保养不难,但要细心,每次用完后要及时清洗,上油后放在防潮箱里,磨刀要用专用的磨刀石,角度要控制在25度……”赵书记听得格外认真,还让技术员教他磨刀的手法,一遍又一遍练习,直到手指被磨刀石磨得发红,才勉强掌握了要领。当天中午,切刀第一次试切,看着一根根长短一致、粗细均匀的薯条从机器里滚出来,赵书记高兴得像个孩子,忘了膝盖的疼痛,跟着工人一起把薯条装进筐里,送到油炸锅旁准备试炸。
可这份高兴没能持续太久。8月20日下午,油炸锅调试进入最后阶段,汤姆正在调整控温系统,赵书记站在旁边帮忙递工具,突然觉得后腰传来一阵剧痛,像有根针扎进去一样,紧接着,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往下倒。旁边的工人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只见他脸色惨白,嘴唇毫无血色,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快!送卫生院!”李泽岚冲过来,抱着赵书记往外面跑,汤姆和技术员也跟着跑出来,脸上满是焦急。路上,赵书记靠在李泽岚怀里,用尽力气说:“泽岚……别告诉老乡们……别影响调试……一定要把薯条做好……”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三、病榻牵挂:卧病仍念工厂事,听着汇报盼康复
乡卫生院的急诊室里,医生拿着检查报告,眉头紧锁地跟李泽岚说:“情况不太好,长期劳累引发了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加上腰肌劳损和膝关节炎复发,炎症已经扩散了,必须立刻住院治疗,最少卧床休养两个月,绝对不能再劳累,更不能再去工地,不然病情会更严重。”
当赵书记醒来时,已经躺在了病房里,手上插着输液管,床边放着各种药瓶。老伴坐在旁边,眼睛红红的,见他醒了,连忙说:“你这老头子,跟你说了多少回,别这么拼,你就是不听,现在病倒了,看你还怎么去工地。”
赵书记笑了笑,声音沙哑:“工地怎么样了?油炸锅调试好了吗?”
“你都这样了,还惦记着工地!”老伴又气又心疼,“泽岚说了,汤姆他们还在调试,一切都好,让你安心治病。”
可赵书记哪里能安心。当天晚上,他就让老伴把手机拿来,给李泽岚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反复叮嘱:“汤姆他们要是需要帮忙,你尽管安排,别客气;油炸锅的温度一定要盯紧,不能高也不能低,不然薯条口感会差;还有薯渣回收的事,跟养殖场的王老板联系好了吗?可别浪费了……”
李泽岚握着电话,鼻子发酸:“赵书记,您放心,这些事我都安排好了,您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治病,等您康复了,咱们一起去车间看生产线,一起尝第一锅合格的薯条。”
从那以后,李泽岚每天都会去卫生院汇报工厂的情况。8月25日,设备调试全部完成,第一次试生产出了合格的薯条,李泽岚特意装了一盒,小心翼翼地送到病房。他打开盒子,金黄的薯条冒着热气,香味瞬间弥漫在病房里。
赵书记慢慢坐起来,在老伴的搀扶下,拿起一根薯条,放进嘴里。熟悉的马铃薯香味在嘴里散开,外皮酥脆,内里绵软,和他在美国考察时尝过的辛普劳薯条口感一模一样。他眼眶一下子红了,哽咽着说:“好吃……真好……没白费咱们这么久的努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从窑洞到省府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