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海号”在晨雾中驶入厦门港外海时,程远正蹲在甲板上擦拭一块刚从滩涂里捡到的铁锚残片。锈迹剥落间,“永历十八年”的阴刻字样渐渐清晰——这是郑经时期战船锚具的典型标记,与他手里《台湾外纪》中“郑经承父业,造战船百艘,以厦门为舟师根本”的记载恰好印证。海风吹散晨雾,远处的鼓浪屿轮廓渐显,岛礁旁的海域泛着深靛色,那里正是史料记载中“康熙初年郑军商船常泊之处”。
“程队!声呐有重大发现!”郑海峰的吼声打破平静,他抱着平板电脑奔上甲板,屏幕上密集的黄色光点在海图上连成一片,像沉在海底的星群,“厦门港东南四海里,水下二十米,探测到三艘并列的木质沉船,最大一艘长二十六丈,宽四丈五——和郑成功‘大熕船’的规制完全一致!周围还散落着大量瓷器和铜钱!”程远刚站起身,张瑜就抱着土壤样本箱快步走来,浅蓝色速干衣的下摆沾了泥点,她将一份检测报告递到程远面前,眼底闪着兴奋的光:“昨天在附近采集的沉积物样本,检出大量生丝纤维和蔗糖残留,碳十四测年结果是康熙元年——正是郑经主持台湾、大力发展对南洋贸易的时期!”
程远的指尖划过报告上“样本含西班牙银币成分”的标注,突然想起《海上纪略》里的记载:郑经曾“以台湾蔗糖、鹿皮易西洋银,岁入数十万两”。他抬头望向海面,正撞见林新宇操控的无人机掠过天际,屏幕传回的画面里,水下沉船旁的一枚铜钱清晰可见——“永历通宝”的字样在探照灯下泛着铜绿,边缘还留着商船流通时的磨损痕迹。“程队!船尾有‘思明州商舶’的刻字!”林新宇的声音带着颤音,“思明州是郑成功对厦门的改称,这肯定是郑氏集团的贸易商船!”
潜水队准备出发时,郑海峰正低头检查潜水服,他右臂上那道在香山澳被礁石划伤的疤痕还未完全愈合,却依旧笑得爽朗:“程队,这次我带小孙、老赵下去,保准给你捞块带‘思明州’字样的船板!上次在马尼拉湾没摸着郑氏商船的物件,这次可得补上!”说罢他套上潜水头盔,纵身跃入水中,浪花溅起又迅速被海水吞没,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
水下机器人的实时画面传来时,程远和张瑜几乎同时屏住了呼吸。居中的沉船侧卧在泥沙中,船身虽已腐朽,却仍能看清两侧的货舱轮廓,舱内堆叠的青花瓷罐整齐排列,罐口露出的生丝残片在海水中轻轻浮动。“是漳州窑的青花瓷!”张瑜指着画面里一个破损的瓷罐,“你看罐底的‘郑记’印记,和郑氏族谱里记载的‘郑氏商船专用瓷’标记一模一样!”
就在这时,林珊扛着DNA检测箱匆匆跑来,箱子轮子在甲板上磕出急促的声响。她打开检测仪,屏幕上的基因序列图谱很快与数据库匹配成功:“程队!张姐!船头发现两具骸骨,其中一具手里攥着块木质商牌,上面写着‘郑明远’——是郑经的族弟!族谱里记着他‘康熙二年,率商船赴暹罗贩丝,遇风暴溺于厦门港’!”
程远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个消息,林新宇的无人机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屏幕上,一艘伪装成渔船的船只正朝着沉船方向疾驰,甲板上几个蒙面人正组装大型起吊设备,为首者手腕上的刀疤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正是上次在吕宋岛漏网的盗墓团伙头目!“这群混蛋还敢来!”张瑜的脸色瞬间沉下来,双手紧紧攥着样本箱,指节泛白,“他们肯定是冲着船舱里的瓷器和银币来的!”
刀疤脸的船很快停在遗址旁,船舷上“闽渔6281”的油漆还未干透。他摘下蒙面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程队长,又见面了。这郑氏商船里的宝贝,随便一件都能让我后半辈子不愁吃穿,识相的就把位置让出来,不然……”他指了指船尾的炸药包,“我把这三艘船全炸了,谁也别想占便宜!”
郑海峰恰好浮出水面换氧,听到这话,呼吸管“啪”地掉在甲板上。他刚要爬上船,就被程远一把拉住。程远悄悄拨通文物局的紧急电话,快速说明情况后,对着刀疤脸喊道:“文物可以商量,但你得先让我们把骸骨捞上来。郑明远在海里泡了三百年,总不能再遭一次炸药的罪!给我们三十分钟!”刀疤脸眯眼打量程远片刻,吐掉烟蒂:“行,三十分钟!别耍花样!”
潜水队立刻加快速度。郑海峰带着小孙、老赵小心翼翼地将郑明远的骸骨抬进打捞篮,骸骨的腰间缠着一段皮质腰带,上面挂着个铜制算筹,算筹上还刻着“暹罗—厦门”的航线标记。他的怀里揣着一个布包,里面裹着几张泛黄的账册残页,上面用墨写着“今运生丝百匹赴暹罗,换银五十两,归时给阿妻买金钗,给幼子带暹罗糖”,字迹工整却透着对家的牵挂。张瑜趴在船舷边,看着画面里的账册,声音有些哽咽:“他只是想做笔生意,给家人带点念想,却再也没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考古浮海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