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禾自地底归来已三日。
她静坐于屋内,背脊挺直如松,掌心紧贴胸前那枚青铜印。
印身微温,似有脉搏与她心律同频共振。
每一次呼吸都牵动识海深处——那里,一幅原本模糊不清的漕运图影,如今已化作细密交错的银线脉络,蜿蜒勾连南北水道、官道驿站、关卡哨楼,仿佛整片大虞的血脉都在她意识中缓缓流动。
每逢巡盐司巡查将至,铜印便隐隐发烫,如同预警。
她未向任何人提及那一夜光桥贯通地缝后的所见:浩瀚星图之下,是纵横交错的地脉网络,而盐脉与粮脉竟在深处相连,彼此呼应。
更让她心头震颤的是,在北境雪原根系共鸣的尽头,似乎还藏着一座沉眠已久的古盐墟——那是前朝秘藏,也是打破当下盐纲垄断的关键。
但此刻,她只知一件事:要运盐,就不能走明路。
“铁头,陆时砚。”她轻唤一声,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冽。
两人几乎同时踏入茅屋。
铁头肩上还沾着昨夜巡山时的露水,神色警惕;陆时砚则披着半旧青衫,眉宇间透着彻夜未眠的疲惫,目光却清明如镜。
沈清禾起身,从柜中取出一只新制木箱——外表粗陋,裹着酱坛用的麻布,四角磨损做旧,俨然村妇腌菜送礼之物。
她将其打开,熟练拆解为六块松木板,又当着二人面重新拼合,严丝合缝,毫无破绽。
“这是老夯按我说的尺寸做的。”她指尖轻敲内壁,“夹层可藏三十斤盐,装进牛车底槽正合适。外人查货掀盖看坛子,闻味验封,谁能想到盐不在坛里,而在车骨之中?”
铁头蹲下身细细摸了一遍,点头:“巧。若非事先知道,我砸了车也找不出。”
陆时砚却盯着那铜印,低声道:“你是借它感知巡查动向?”
沈清禾颔首:“不止如此。它能感应‘秩序扰动’——凡有重兵集结、税吏突检,印都会提前发热。我们不必赌运气,而是……走在他们前面。”
陆时砚眸光一凝,随即展纸提笔。
他摊开近半月来各地关卡差役换班记录,对照铜印提示的时间节点,迅速绘出一张“巡夜间隙图”。
墨线圈定三条路线:一条沿河而行,隐蔽但汛期难渡;一条穿林过岭,险峻却少人踪;最后一条则是官道旁荒沟小径,平日无人问津,唯每逢初五、十五夜交更时,北卡口必有一炷香时间空档——巡丁交接,灯火交替,正是盲区。
“就走这条。”沈清禾指尖点在荒沟路径上,“短,快,且最容易伪装成农户归乡。”
计划落定,她即刻传令共耕会各村联络人:以“年节送礼”为名起运。
三坛腌菜配两篮萝卜,看似寻常馈赠,实则每坛底下压十斤海盐;竹篮编绳孔数暗记里程节点,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小桂子则潜伏驿站,专抄差役调度日程,用暗语写在火柴盒底,由送炭童每日带回。
第一批三十车“年礼”启程当夜,天公不作美。
暴雨倾盆,电闪撕裂苍穹,山路泥泞不堪。
铁头率二十名精壮脚夫押队前行,人人蓑衣斗笠,牛车吱呀作响,混在零星返乡农户中毫不起眼。
行至半途,前方忽现火把列阵——竟是巡盐司临时设卡!
众人脚步一顿,心沉至谷底。
此时一名茶肆伙计冒雨奔来,浑身湿透,手中油纸包紧紧护在怀中。
他冲到铁头马前,气喘吁吁递上字条:“柳三娘让送来——卡后巷狗吠三声即退!”
铁头展开一看,瞳孔微缩。
原来吴艄公早已买通巡丁厨娘,得知此次抽查系郑元通亲令,意在震慑私运,并非真要搜查每一辆车。
只要避开正锋,绕行后巷荒沟,便可安然通过。
“走!”铁头果断下令。
队伍悄然转向,借暴雨掩护摸入荒沟。
果然,片刻后远处传来三声犬吠,短促而清晰——信号确认!
车队鱼贯而过,无声无息。
次日清晨,三十车“年礼”尽数抵达预定仓房。
铁头亲自查验,盐袋完好,无一暴露。
陆时砚站在院中,望着檐下雨滴串珠般落下,忽然低声开口:“郑元通不会善罢甘休。这次他只是试探,下次……便是围猎。”
沈清禾立于门边,面色仍有些苍白,眼神却亮得惊人。
她抬手抚过青铜印,感受着其中尚未平息的地脉余震。
“那就让他来找。”她淡淡道,“但我们不会再让他看见货在哪里。”
她转身走入内堂,唤来织坊妇人,取出一批旧粮袋。
“把这些缝成双层布囊。”她吩咐,“外写字迹:陈米换酱。”盐货安全入库的第二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共耕会设在村外的旧磨坊已悄然苏醒。
柴门轻启,几道身影鱼贯而入,皆是各村推选出来的信得过妇人——手稳、嘴严、脚步快。
她们低头疾行,衣角沾着露水,却无一人言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