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纱,缠绕着村北的乱葬岗。
荒草萋萋中,一座低矮土坟孤零零立着,碑石粗陋,只刻了个名字——海小满。
海姑跪在那里,双膝陷进潮湿的泥土里。
她手中紧攥着一把焦黑的土,是从儿子坟头一捧一捧挖出来的。
昨夜那梦太真,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娘,你护的神,没来救我。”她惊醒时浑身冷汗,枕巾湿透,仿佛听见棺木内指甲刮挠木板的声音。
她抬头望向山后坊的方向。
薄雾深处,新立的木牌已隐约可见:“山后坊织造总会——人人有工,寸丝有名。”
可她的目光最终落在试验田边那一片新插的桑苗上。
根系泛着幽蓝微光,叶脉间细纹游走,宛如活物呼吸。
那是灵泉浸润过的种,是沈清禾口中“能救命”的新法。
可海姑的心却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住。
三年前瘟疫肆虐,全村烧蚕毁桑,她说那是“邪术入蚕”,唯有火能净灾。
她亲手将家中最后一筐病蚕投入烈焰,包括那只本已结茧、却被发现体表浮现诡异金纹的小蚕。
而就在那一晚,小满发高热,皮肤溃烂,十日不治而亡。
大夫说,是毒气攻心,无药可医。
如今,同样的金纹,竟成了徽州商行争抢的“赤霞缎”源头。
三倍高价,抢购一空。
连曾带头焚桑驱邪的孙跛子,都悄悄托人打听嫁接之法。
变一次是救,变十次呢?谁来收场?
她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枚褪色桃符,边缘已被摩挲得发白。
这是当年请山庙老道画的镇邪符,压箱底藏了整整三年。
她缓缓起身,踉跄走到田埂角落,蹲下身,用指甲在泥土里抠出一个小坑,把桃符埋了进去。
指尖发抖,像是在对抗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
正午时分,消息如风传遍村落。
第一批贴有“沈记火漆印”的赤霞缎运抵徽州,当场被三家绸行竞价夺走,成交价高出市价三倍不止。
有人亲眼见那布匹展开时,光华流转,触手生温,雨淋不湿,虫蛀不侵。
村民沸腾了。
有人拍腿叹悔:“早知如此,我家那坡荒地也该种桑!”有人眼红心热,嚷着要扩田百亩。
可就在众人翘首以盼扩产之时,沈清禾却召集所有织户,立于新落成的耕读堂前,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今年,只种五十亩。多一株,不增。”
全场哗然。
“为何?”朱小乙急问,“订单已排到明年,错过时机,岂非自断财路?”
沈清禾未答,只抬手指向远处荒坡。
春风拂过,裸露的黄土随风扬起,几株枯草摇曳欲折。
“地力有限。”她道,“今日贪快扩产,明日便要付出代价——土地贫瘠,桑苗萎死,蚕病复发。我们不是在卖布,是在立规矩。新法能不能走远,不看赚多少银子,而看它能不能稳住人心。”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若只为利而行,与当初那些压榨织户的豪商何异?”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有人低头沉思,有人默默点头。
赵绣娘站在角落,犹豫片刻,终于低声开口:“那……海姑婶子怎么办?她昨日还去坟前哭了半日。”
沈清禾闻言,目光缓缓转向村东那间常年闭门的老屋。
窗纸破旧,门环锈蚀,像一道隔开生死的界碑。
“她要的不是答案。”沈清禾轻声道,“是有人看见她的痛。”
夜色四合,月升东岭。
一盏孤灯穿过村巷,停在海姑家院门前。
来人未敲门,也未言语,只将一只竹篮轻轻放在门槛上。
篮中是一匹短帛,素白为底,隐有金纹流动,如星河卧雪。
另有小瓶一支,内盛清澈液体,标签墨书:稀释灵泉,浇坟头可缓草生,省你年年割。
附字条一行:
此布未染色,专为守墓人制。耐寒、防潮、不蛀。
风吹动门环,帛面轻颤,月光洒落其上,竟似霜雪自生,寒而不冷。
屋内,海姑蜷坐在炕角,透过窗纸破洞望着那盏渐行渐远的灯影。
她忽然想起什么,猛地掀开床底暗格,取出一块用油纸层层包裹的东西——那是一截残破的襁褓布,上面还沾着干涸的血迹。
那是小满最后穿的衣服。
她颤抖着打开,将那匹素白金纹的短帛覆在其上。
刹那间,一股温凉之意渗入手心,竟让长久盘踞胸口的灼痛稍稍退散。
她想起孩子临终时溃烂的手背,想起他夜里因瘙痒抓破皮肉,血脓横流,连最软的棉布贴肤都痛得哀嚎。
若有这布……若有这布……
泪水无声滚落,砸在帛面上,竟不渗透,只凝成一颗剔透珠子,缓缓滑下。
她终于推开门,取下那匹布,紧紧抱在怀中,如同抱住失而复得的孩子。
五日后,晨光初照。
育种坊的大门吱呀开启。阳光洒进堂屋,照亮一排排恒温蚕匾。
一个身影缓缓走入,脚步迟疑却坚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