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未亮,府衙东墙的告示栏前已围了一圈人。
晨风微凉,黄纸在风中轻颤,墨字却如钉入纸背般清晰——《耕读堂识字榜·第三期》。
三十个名字整整齐齐排列其上,每个名字旁都附着一行小字:“能算亩产”“会画沟渠”“通水法图解”。
最上方那个名字,是老夯家的孙子铁穗。
人群先是寂静,随即炸开了锅。
“铁穗?那小子才八岁!认得几个字就敢上榜?”
“哼,一个放牛娃,也配和秀才比?”
老夯的三叔公拄着拐杖挤进来,脸色铁青,一把拍在榜单上:“谁写的?谁批的?黄口小儿,乳臭未干,竟敢列名榜首!这是要坏祖宗规矩不成?”他声音尖利,在清晨的巷子里激起层层回响,“沈清禾不过是个弃妇,竟敢私设文榜、妄评才学?她算什么东西!”
围观者交头接耳,有人愤慨附和,也有人低头不语。
几个孩子的母亲攥紧了衣角,眼神闪烁,既骄傲又恐惧。
骄傲的是自家孩子终于被人看见;恐惧的是,这一张纸,会不会惹来祸端。
太阳升起时,榜单已被泼上浓墨。
黑漆般的墨汁从顶端倾泻而下,像一道溃烂的伤疤,彻底糊住了所有名字。
守在一旁的朱小乙赶到时,只来得及抓住一只翻墙逃窜的粗壮大汉,可那人咬死不说是谁指使,只道:“这等乱序之举,本就不该存在!”
消息传到山后坊时,沈清禾正蹲在试验田边查看新苗。
她听完汇报,指尖轻轻拂去叶上露水,半晌没说话。
陆时砚站在她身后,眉头紧锁:“他们想用污损榜单逼你退让。”
“退?”她缓缓起身,唇角扬起一丝冷意,“他们烧我一亩田,毁我一张榜,是以为我会怕了?”
她转身走进屋内,取出一叠裁好的麻纸,又搬出几盒墨条、几支秃笔。
不多时,村中三十多个曾来听课的孩子被召集至晒谷场。
孩子们怯生生地站着,铁穗躲在最后,小手紧紧攥着裤缝。
沈清禾站在石碾上,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
“你们还记得昨天榜上的字吗?”
众人点头。
“那现在,我要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她声音不高,却稳如磐石,“从今日起,每人每日记一笔——谁领了粮种,谁交了工券,谁修渠出了力,谁借了牛犁未还……全写进《小农册》里。”
场中一片哗然。
“要是……要是大人不认账呢?”铁穗突然举手,嗓音发抖。
沈清禾没有立刻回答。
她走到场边一块青石前,石槽中嵌着一枚木牌,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记”字,刀痕深峻,棱角分明。
她将木牌按得更深了些,声音沉落下来:“那就让字说话。”
三日后,《小农册》首卷成稿。
不是藏于密室,也不是呈报官府,而是摊开在山后坊最大的晒谷场上,一页页用石块压着,任风吹日晒,供人翻阅。
起初只有孩童与妇人好奇上前,可当有人对照自家账目,发现竟真少了五升米时,场面骤然沸腾。
“我家上月明明领了两斗麦,怎么只记了一斗半?”
“你看这儿!里正家二郎的名字,工券领了三次,可他根本没来挖沟!”
争吵声此起彼伏,有人羞愧低头,有人怒目欲出。
就在混乱将起之际,一个佝偻的身影拄着竹拐缓缓走来——是董瞎子。
他颤巍巍伸出手:“让我……看看我的名字。”
孩童递上对应页,他虽目不能视,却用粗糙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纸面,仿佛要读懂每一笔划的方向。
忽然,他浑身一震。
纸上写着:“董伯,曾供粟十石于春社祭,功过另议。”
没有“妖言惑众”,没有“煽乱乡里”,甚至连“谶语传播者”都没写。
只有这一行平静得近乎温柔的记录。
老人双膝一软,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泥土上,老泪纵横:“我……我也不是鬼画符的人……我也……被记下了……”
那一刻,许多人红了眼眶。
消息如野火燎原,一夜之间烧到了府城。
柳先生摔了茶盏,须发皆颤:“童子妄录政务,淆乱纲常!此风若长,礼崩乐坏矣!”次日便下令:全县私塾禁授“非经之字”,凡抄录《小农册》者,逐出学堂。
然而第三日清晨,十一村的学堂门前,竟齐齐出现十份誊抄完整的《小农册》,每份皆附一封短笺,字迹清峻:
“凡愿识此字者,山后坊供纸笔三月。识字不在四书五经,而在田垄之间、仓廪之上、人心之中。”
陆时砚看着那封信,久久无言。
夜深人静时,他低声问她:“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你动的是县学百年文脉,是士族执笔天下的根基。”
沈清禾立于窗前,望着远处星火点点的村庄,轻轻一笑:“他们用经书锁住人的嘴,我就用账本打开人的眼。一个名字被写下,那人就不再是‘某家奴’‘某氏媳’,而是活生生种过田、流过汗、说过话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