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那一声“上中”,如同九天惊雷,轰然炸响在沉寂已久的中正大堂,其声浪滚滚,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与心神!
**上中!**
仅次于最高“上上”的品第!对于寒门士子而言,这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天堑,是只能在梦中奢望的殊荣!纵观整个东晋历史,能获此高品的寒门之士,寥寥无几,无一不是立下赫赫功勋或有着惊天动地之才的传奇人物!
而今日,此时此刻,这个品第,竟然落在了一个年仅弱冠、父母双亡、毫无根基的寒门少年身上!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足足三息。
仿佛所有人都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石破天惊的结果。
随即——
“轰!!!”
整个大堂如同炸开的油锅,瞬间沸腾!
寒门士子队列那边,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的惊呼和呐喊!许多人激动得跳了起来,热泪盈眶,互相抓着对方的胳膊,语无伦次!他们看到了!他们亲眼看到了奇迹的发生!那坚固如铁的门第高墙,今日,竟真的被他们的同窗,他们的同伴,用无与伦比的才华和坚韧的意志,硬生生撞开了一道裂缝!这道光,不仅照亮了陆昶的前路,也照亮了他们所有人心中那片几乎绝望的黑暗!希望!真正的希望,在这一刻如同野火般在他们胸中燃烧!
“陆兄!!”
“上中!是上中啊!!”
“天佑寒门!天佑陆兄!”
与这边的狂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门子弟队列的死寂与难看至极的脸色。震惊、难以置信、嫉妒、愤怒、茫然……种种情绪在他们脸上交织。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轻易获取,何曾想过会被一个他们视若尘埃的寒门子以这种方式狠狠挫败?王坦之面色惨白如纸,身体剧烈地颤抖着,那双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一种近乎疯狂的怨毒。他猛地一甩衣袖,发出一声压抑到极点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低吼,再也无法忍受这巨大的羞辱和失败,甚至不顾礼仪,转身就在家仆的簇拥下,踉跄着、几乎是逃离般地冲出了大堂!他的离去,如同一个信号,宣告着旧有秩序的顽固势力在此刻的惨败。
品评官席位上,亦是神情各异。几位较为公正或看重才学的官员,如释重负般轻轻颔首,面露欣慰之色。而周闵及其党羽,则面色铁青,嘴唇紧抿,眼神阴鸷地盯着堂下的陆昶,又忌惮地瞟了一眼主位上的顾雍和那紫檀木匣,最终只能将所有的怨毒与不甘狠狠压下,化为一声无声的闷哼。他们知道,大势已去,再多言已是自取其辱。
顾雍将台下种种反应尽收眼底,心中亦是波涛翻涌。做出这个决定,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打破了诸多潜规则。但他深知,为国选材,乃中正第一要务。陆昶之才,经得起任何拷问,值得这个品第!此举或许会引来非议,但于国于民,问心无愧!他缓缓吸了一口气,用目光制止了台下的过度喧哗。
属吏得到示意,运足中气,高声唱记录品,那“上中”二字再次清晰地回荡在大堂之中,如同最终的法槌落下,一锤定音。
珠帘之后,贵女席间亦是一片哗然与惊叹。
“竟…竟是上中!”王璎用团扇掩着心口,仿佛需要压住那狂跳的心,美眸圆睁,里面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她出身顶级门阀,太清楚“上中”这个品第对于寒门意味着什么。这几乎是颠覆了她固有的认知。
那位颍川庾氏的女郎轻轻抚掌,眼中满是真诚的赞叹:“实至名归!当真实至名归!今日方知,何为‘英雄不问出处’!”
其余贵女们也纷纷低声议论,看向台下陆昶的目光已然彻底不同,之前的好奇、品评乃至一丝轻慢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惊叹、钦佩,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仰慕。他的才华,他的风度,他在重重压力下的表现,以及这最终震撼性的结果,共同塑造了一个无比耀眼、几乎完美的青年才俊形象,强烈地冲击着她们的心灵。
谢道韫静静地坐着,她没有像其他女伴那样惊呼议论,然而那微微颤抖的指尖和眼底深处难以抑制的流光,却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远胜他人。她看着他,看着那个创造了奇迹的青衣少年,看着他依旧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仿佛这惊天动地的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自豪与激赏之情在她心中汹涌澎湃。她知道,自己今日的冲动之言,叔父的适时出手,都没有白费。她见证了一颗蒙尘明珠的拭亮,见证了一段传奇的开篇。
而在全场无数道目光的聚焦下,这场风暴的中心——陆昶,终于动了。
他并未像寒门子弟那般狂喜失态,也没有因高门的敌视而显露出丝毫得意或畏惧。他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模样,仿佛那足以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上中”二字,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缓缓上前一步,整理了一下那身半旧的靛青深衣,然后,面向主位上的顾雍及众位品评官,深深地、郑重地揖了下去,腰背弯成一个恭敬而充满力量的弧度。
“学生陆昶,”他的声音清晰、平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甸甸的分量,“谢顾公,谢诸位明公秉公定品。此乃勉励,亦是鞭策。昶,唯有竭尽驽钝,精进学问,以期他日能不负此品,不负国家,不负诸位明公今日之期许。”
言辞恳切,姿态谦逊,感恩而不谄媚,自信而不张扬。
这一揖,这一言,为他今日惊艳绝伦的表现,画上了一个最完美的句号。
顾雍看着堂下恭敬揖拜的少年,看着他虽躬身却不折的脊梁,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激赏与期待。
“望你谨记今日之言,好自为之。”顾雍沉声道,语气中带着长者的嘱托。
“学生谨记。”陆昶再次一揖,方才直起身。
阳光透过高窗,恰好落在他清俊而平静的脸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中正定品,至此落幕。
而一场席卷建康、乃至整个东晋朝野的巨大波澜,却才刚刚开始。
喜欢东晋风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东晋风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