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乌衣巷。
此巷深幽,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光亮,两侧高墙巍峨,门庭森严,朱门紧闭,唯有檐角兽吻与探出墙头的繁茂花木,无声诉说着内里的显赫与积淀。此处是王、谢两大侨姓高门的聚居之地,一举一动,皆被视为江左风向之标尺。寻常市井喧哗至此,亦不由得屏息敛声,仿佛怕惊扰了那沉淀了百年的清贵与威仪。
谢府东翼,一处临水而筑的精舍内,却与外面的沉静迥异,充满了少年人蓬勃躁动的气息。
此处是谢玄的居所兼书房。与寻常士子书房堆满典籍、古琴、香炉的雅致不同,此处虽也陈设精美,一应俱全,但墙角立着弓箭,案几旁随意搁着一把未开刃的练习用环首刀,几卷兵书与经义竹简杂乱地混放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墨香、汗味与少年人特有活力的气息。
“阿姊!阿姊!”
人未到,声先至。伴随着一阵急促而轻快的脚步声,谢玄一阵风似的卷了进来。他年仅十四五岁,身着锦绣箭袖袍,额上还带着刚刚习武完毕的微汗,面庞因兴奋而涨得通红,一双亮得惊人的眼睛里闪烁着毫不掩饰的激动与崇拜。
他冲进来的对象,是正临窗而坐的谢道韫。她今日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襦裙,外罩浅碧色薄纱半臂,正执笔在一卷花笺上写着什么。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她沉静如玉的侧颜和纤纤指尖投下柔和的光晕。与弟弟的躁动相比,她宛如一泓映照风云却波澜不惊的深泉。
“何事如此毛躁?”谢道韫并未抬头,笔尖依旧流畅地移动,声音清泠平静,如山间溪流,“可是又在校场赢了哪位叔伯,跑来我这里炫耀?”
“不是比武!”谢玄几步冲到案前,双手撑在案几边缘,身体前倾,急切地道:“是陆兄!阿姊,你可知今日西府那些人,又去寻陆兄的麻烦了!”
谢道韫执笔的手微微一顿,终于抬起了眼眸。那双沉静的眸子里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与关切:“西府?桓大将军的人?所为何事?”她放下笔,将花笺轻轻挪到一旁,显出了重视。
“说是问策,实是刁难!”谢玄语速极快,手舞足蹈地开始复述他从某个隐秘渠道听来的、关于那“诛心三问”以及陆昶如何应对的经过。他年纪虽小,复述起来却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尤其将陆昶那“大小仁之辩”、“联胡利害说”、“公心为国论”渲染得淋漓尽致,仿佛亲见。
“…阿姊你说,那三个问题,何等刁钻恶毒!字字句句都是陷阱!换做是我,怕是早就慌了手脚,要么语无伦次,要么就中了他们的圈套!”谢玄说得口干舌燥,抓起案上谢道韫的茶盏便一饮而尽,全然不顾礼仪,然后用袖子一抹嘴,眼中光芒更盛,“可陆兄呢?就那么站着,不慌不忙,一句一句,驳得他们哑口无言!尤其是那句‘惧败非畏战’,还有那个‘驾驭烈马’的比喻,真是…真是痛快!太痛快了!听得人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
他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兴奋:“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陆兄绝非凡俗之辈!这才是真正经世济国的大才!比那些整天只会清谈玄理、夸夸其谈的所谓名士,强过百倍千倍!”
谢道韫静静地听着,眸光流转,心中亦是波澜微起。她虽料到陆昶必有应对之策,却不想竟是如此精彩绝伦,不仅全身而退,更隐隐展现了足以撼动棋局的份量。她看着弟弟那副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陆昶了不起的模样,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婉转提醒道:“玄弟,陆郎君才学惊世,应对得体,自是好事。然则,你往他处跑得如此勤勉,又将这等隐秘之事四处传扬,是否过于孟浪了些?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这般举动,非但可能引火烧身,更会给他招来更多不必要的关注,乃至嫉恨。如今建康城下,暗流汹涌,并非表面那般平静。”
她言语温和,却一针见血,点出了其中利害。
然而谢玄此刻满腔热血,哪里听得进这些谨慎之言。他把脖子一梗,满脸的不在乎,甚至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倔强与傲气:“我怕什么?我行得正坐得直,佩服就是佩服!谢家子弟,难道连佩服一个人的胆量都没有了吗?至于给陆兄招祸?哼!我就是要让那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家伙们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英才!让他们知道,寒门之中亦有麒麟儿,胜过他们那些酒囊饭袋十倍!”
他眼中闪烁着纯粹而炽热的光芒,那是一种未被世故沾染的赤子之心,一种对“真才实学”毫无保留的崇拜与维护:“陆兄有真本事,就不该被埋没!我谢玄第一个佩服他!我不仅要自己佩服,我还要让建康城所有年轻一辈都知道他的厉害!”
说罢,他竟是一刻也待不住,转身又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只留下一句话在空气中回荡:“阿姊,我再去打听打听,看看还有谁不知道今日之事!”
谢道韫望着弟弟消失的背影,想要再叮嘱些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她深知这个弟弟的性子,看似跳脱飞扬,实则内心自有丘壑,认准的事情,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他这份赤诚,固然可贵,却也着实令人担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东晋风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东晋风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