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他们加强了对前线军民的直接帮助。基于研究成果,大规模生产简易防护设备和预防药物,分发到各根据地。
“国际社会可以沉默,但我们不能沉默,”林闻溪对团队成员说,“每多救一个人,就是一次胜利。”
渐渐地,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虽然政府层面仍然沉默,但民间和国际科学界的声音越来越大。
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会发表公开信,要求调查日本生物战罪行;国际红十字会终于打破沉默,表示将派出调查组;甚至一些国家的议会中,开始有议员提出质询。
最令人鼓舞的是,海外华人团体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在世界各地举行集会抗议,向当地政府施压。
然而,阻力也随之加大。研究所的网络遭到不明攻击,重要数据险些丢失;团队成员的家人收到匿名恐吓信;甚至有人试图在饮水中投毒,幸亏发现及时。
“他们越是疯狂反扑,越说明我们击中了要害,”林闻溪冷静分析,“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加小心,但也更要坚持。”
一个雨夜,林闻溪独自在实验室工作到很晚。当他准备离开时,发现门缝下塞着一封信。没有署名,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停止调查,否则后果自负。”
随信附着一张照片,是顾静昭前几天去村里巡诊时的场景,明显是被偷拍的。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
林闻溪立即加强了对团队成员的安全保护,同时将威胁信作为证据保存下来。他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坚定。
“如果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退缩,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第二天的团队会议上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国际沉默的局面开始出现裂痕。首先是一家有影响的国际医学期刊顶住压力,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然后是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谴责生物战;最后连联合国也不得不表示“关注”。
虽然政府层面的态度仍然暧昧,但舆论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最实质性的突破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一位日本反战人士秘密联系他们,提供了日军内部的文件和照片,进一步证实了生物战计划的存在。
“许多日本人也反对这种罪行,”这位化名“樱花”的爆料人说,“请相信,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支持军国主义的暴行。”
这些新证据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盟国政府不得不表示将“严肃对待”此事,并承诺在战后进行审判。
但这远远不够。林闻溪知道,等到战后,可能已经有无数人受害,而罪证也可能被销毁。
“我们需要现在的行动,而不是战后的承诺,”他在给国际社会的公开信中写道,“每拖延一天,就可能有更多无辜者死去。”
然而,政治的现实往往冷酷无情。尽管证据确凿,尽管舆论沸腾,但主要盟国仍然没有采取实质行动制止日军的生物战计划。
唯一的安慰是,他们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基于研究成果开发的防护方法和治疗药物,在前线挽救了许多生命。军民自发创作的“防疫歌谣”在各地传唱,简单实用的防护知识得以普及。
“也许这就是我们现阶段能做的最重要的工作,”顾静昭在给一名患儿治疗后说,“直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隆冬时节,团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前线战士和平民百姓的感谢信。有的用粗糙的纸张,有的甚至用树叶当信纸,字迹歪斜但情真意切。
“感谢林大夫和团队的救命之恩,”一位战士写道,“你们的研究救了我们整个连队。”
这些朴实的感谢,比任何官方认可都更让团队感到欣慰。
除夕之夜,团队聚在一起简单过节。窗外雪花纷飞,屋内气氛却温暖而坚定。
“国际社会可以沉默,但历史不会沉默,”林闻溪举杯说道,“我们所做的一切,终将被铭记。为了真理,为了生命,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
是的,国际沉默令人愤慨,但并没有让他们屈服。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前行,用科学的力量守护生命,用良知的光芒照亮黑暗。
远山沉默,延河冰封,但希望之火仍在燃烧。在国际社会的沉默中,一群中国科学家用自己的方式,扞卫着生命的尊严和人类的良知。
实验室的灯光依旧彻夜长明,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预示着黎明。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针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