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绾(?—约898年),籍贯史载未详,是唐末五代初军阀混战中的重要将领。他早年投身军阀孙儒麾下,以勇武善战崭露头角;孙儒败亡后归附钱镠,成为吴越国核心将领之一,参与了吴越国早期的一系列征战与防御,最终因谋叛被杀,其生平充满了乱世武将的复杂性与戏剧性。
徐绾出身寒微,唐末天下大乱之际,他投身蔡州军阀秦宗权麾下,后归入秦宗权部将孙儒的军队。孙儒军以剽悍善战着称,在江淮地区与杨行密等军阀激烈争夺地盘,徐绾凭借过人的勇力和战场决断力,逐步从普通士卒晋升为中级将领,深受孙儒信任。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孙儒在与杨行密的决战中兵败被杀,其部众溃散,徐绾率残部辗转南下,最终选择归附割据浙西的钱镠。
钱镠当时正致力于统一两浙地区,亟需勇武将领扩充实力,见徐绾所部战力强悍,便欣然接纳,任命他为亲军将领,负责镇守战略要地。徐绾果然不负所望,在随后的征战中屡立战功:乾宁二年(895年),钱镠征讨割据苏州的军阀董昌,徐绾率部作为先锋,率先攻破苏州外城,为平定董昌之乱立下大功;次年,杨行密派部将安仁义进攻湖州,徐绾奉命率军驰援,在湖州城外与安仁义展开激战,凭借灵活的战术击溃敌军,成功守住湖州,因此被钱镠擢升为行军司马,成为吴越军的核心将领之一。
徐绾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进攻上,防御作战同样出色。乾宁四年(897年),淮南军阀杨行密大举进攻吴越,派大将李神福率军围攻杭州。当时钱镠主力在外,杭州城内兵力空虚,形势危急。徐绾临危受命,主持杭州城防,他一面加固城垣、储备粮草,一面激励士卒士气,同时巧设伏兵,多次击退李神福的进攻。他还利用杭州城内的河道水系,构建水防工事,使得淮南军无法靠近城门,坚守数月之久,直至钱镠率主力回援,内外夹击击退李神福,成功保全了吴越国的都城。经此一役,徐绾的声望达到顶峰,钱镠对其更加倚重,赏赐无数。
然而,随着地位的提升,徐绾逐渐滋生了骄纵之心,对钱镠的猜忌也日益加深。他自恃战功卓着,认为钱镠对其封赏不足,又担心功高震主遭到打压,遂暗中积蓄力量,图谋叛乱。光化元年(898年),徐绾联合同为孙儒旧部的将领许再思,趁钱镠前往越州(今浙江绍兴)巡查之机,发动叛乱,攻占了杭州外城,并进逼内城。钱镠闻讯后火速回援,却被叛军阻挡在城外,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关键时刻,钱镠采纳谋士建议,派人向淮南杨行密求援,同时离间徐绾与许再思的关系。杨行密派部将田頵率军北上,表面上援助徐绾,实则意图趁机夺取两浙地盘。徐绾察觉田頵的野心后,与许再思产生矛盾,两人各自为战,叛军实力大减。钱镠趁机发动反攻,徐绾率军抵抗,却因军心涣散、腹背受敌而节节败退。最终,徐绾在杭州城外的决战中兵败,率少数亲信突围后投奔田頵,不久后被田頵所杀,其叛乱彻底平定。
徐绾的一生,是唐末五代乱世武将的缩影。他勇武善战,在乱世中凭借军功从底层崛起,为吴越国的建立与巩固立下汗马功劳;却又因野心膨胀、猜忌多疑而走上谋叛之路,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他的事迹既展现了乱世武将的军事才能与生存智慧,也暴露了军阀割据时代权力对人性的扭曲。尽管结局悲惨,但徐绾在吴越国早期历史中的军事贡献不可忽视,其复杂的生平也为唐末五代的乱世增添了一抹鲜明的色彩。
喜欢徐氏略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徐氏略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