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不卑不亢:“侯爷稍安勿躁,此事下官定会问个明白,给您一个答复。”
徐本基层出身,从嘉兴知县一跃成为广东布政使,到任之后他很快就摸清了地方上的情况。番禺知县道同的种种安民之举,徐本自然看在眼里,同样当过知县的他对道同的所作所为深表赞同,对为患地方的黑恶势力深恶痛绝。对于永嘉侯朱亮祖,徐本不会轻易得罪,但让他仅凭对方的一面之词就让道同放人,他也做不到。好言搪塞送走了朱亮祖,徐本立即派人去暗中查证。
事情原委如何,就如同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道同的所作所为,上合律法、下顺民情,判罚公正,徐本实在想不出理由让他放过罗氏兄弟。可若是不过问一下,永嘉侯那边不好交代。于是,徐本吩咐备轿,亲自去一趟番禺县衙,当面会一会道同。
上官驾临,道同以礼相待,请到后堂奉茶。
落坐之后,道同忍不住问:“不知大人驾临,有何吩咐?”
徐本不绕弯子,直奔主题:“罗氏兄弟可在贵县狱中?”
道同直截了当摆明了态度:“正在狱中。此二人罪大恶极,被判以极刑。”说完,双目直视徐本。
面对道同有些质问的目光,徐本微微一笑:“道知县,似乎对本官有些误解?”
道同搪塞:“下官岂敢。”
徐本道:“这二人的后台,在广东可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这话落在道同的耳中,与其说是提醒,倒不如说是威逼,他一下挺直了身子:“律法之下,一视同仁。此二人论罪当死,卑职宁可丢官,也要将他们绳之以法,以安地方。至于他们有什么样的后台,让他尽管来就是了。”
徐本拍手笑道:“好一个强项令!有你这话,本官心里就数了。”
“大人,这是何意?”本以为徐本是来逼他放人的,结果却说出了这话,道同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徐本缓缓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你以为如何?”
“大人所言,正是下官心中所想。”道同起身鞠躬,“方才多有冒犯,请大人见谅。”
“道知县,一心为公,何来见谅。”徐本扶起道同,“不瞒你说,这两句是本官进宫面圣之时,陛下所说。”
“陛下圣明。”道同又鞠一躬。
“圣训在耳,说与道知县共勉。”
“下官谨记。”两人各回原位,堂中的氛围为之一变。
徐本呷了一口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然勇气可嘉,但也置身险地。俗话说得好,好汉不吃眼前亏,此事道知县,不可硬来。”
听话听音,道同知道徐本要教他门道,赶紧拱手:“请大人明示。”
徐本道:“罗氏的后台,不用我说,你也清楚,位高权重,手眼通天。本官此来也不是临时起意,你可明白?”
“下官明白。”
“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要有应对之法,保证自身的安全。”
“请大人明示。”
“要知道,公理在你这边,你不是孤军奋战,但也不可鲁莽行事。罗氏兄弟被判死刑,按程序你当将案情上报提刑按察使司,再到大理寺审核,最终由陛下裁决。此事一旦上报,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了,明白吗?”
死刑的程序,道同当然清楚,他仍旧有些担忧:“可是......”
徐本打断了他:“你是担心,此案一旦上报,便由不得你了。对方身居高位,在朝廷关系深厚,想要插手易如反掌,到时候很可能功亏一篑。你的想法是先斩后奏!”
道同没有丝毫避讳和退缩:“正是!”
徐本一阵无语,方才的道理都白讲了,不由得叹了口气:“哎!道知县性情中人,本官佩服。你可曾想过如此行为的后果,被人参奏一本,越权行事,搞不好身家性命不保,祸及家人。”
道同凛然起身:“大人好意,下官心领。然为百姓安居乐业,道某何惧之有!”言罢,摆起了送客的架势。
“你急什么!”徐本无奈地安抚道,“以死明志,固然流芳千古,却不曾想过有负圣恩?”
“大人此言何意?是要下官放纵豪强,鱼肉百姓?这才是有违圣意吧。”道同言语中带着几分讥讽。
徐本没有在意,却转移了话题:“本官没说错的话,道知县当年是太子举荐外放的吧?”
“是又如何?”
“既是如此,想必陛下是很看重你的,怎可辜负圣恩?”
“这......”道同一时语塞。按照徐本的意思,太子举荐他,是有意历练,将来可堪大用。如今君临天下,正是用人之际,说不定自己有机会一展抱负。
道同心里明白,可嘴上仍不服软:“朝廷人才济济,道某才疏学浅,大人可能是会错意了。”
道同的口是心非,惹得徐本一阵大笑:“从道知县的所作所为来看,陛下慧眼识人,本官钦佩之至。既然你明白其中缘由,就好好听本官把话说完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