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官道,发出单调而有节奏的“咯吱”声,仿佛在为李绛纷乱的思绪伴奏。
他端坐在车厢内,双手紧紧地抱着那几个沉甸甸的木盒,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而微微晃动,心神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此行兰州,如同一场大梦。
梦中所见,尽是颠覆他数十年认知的人与事。
那个名为郭子昂的少年,眼神清澈,言辞凿凿,口中的“为人民服务”如同暮鼓晨钟,至今仍在他耳边回响。
那片热火朝天的铁路工地,二十万建设大军士气高昂,其组织度、执行力,以及背后那套优渥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福利制度,更是让他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能够凝聚人心的恐怖力量。
而此刻,他怀中的这几样“小礼物”,更是李唐投向大唐朝堂的惊雷。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装着“千里镜”的盒子。
入手微沉,通体由一种黝黑的金属制成的物件,表面光滑冰冷,充满了精密的工业美感。
他学着林昭君教授的方法,将目镜对准自己的眼睛,透过车窗望向远方。
视野猛然拉近,远处山峦的轮廓,树木的枝叶,甚至飞鸟的羽翼,都清晰得仿佛就在眼前。
李绛的心脏猛地一缩。
这绝非什么“聊作消遣之用”的玩物!
此物若用于军阵之上,敌军动向、阵型变化、将领旗号,皆可一览无余。
百里之外,便可洞察先机。
所谓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将不再是一句空谈。
西北王李唐赠送此物,明显是在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展示西北王府在军事技术上的绝对领先。
他放下千里镜,深吸一口气,又拿起了那几本书。
《世界简史》。
封面设计简洁,纸张洁白细腻,远非长安市面上那些粗糙的纸张可比。
他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
开篇的序言,便让他瞳孔骤缩。
“人类的历史,是劳动创造的历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
文明的火种在世界各地燃起,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爱琴海边的古希腊……华夏文明,亦是其中璀璨的一支……”
这……这是何等狂悖之言!
在李绛固有的观念里,天下便是以大唐为中心,四方皆为蛮夷。
可这本书,却将大唐,将华夏,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坐标系中,与其他“文明”并列。
这彻底颠覆了汉室“天朝上国”的根本。
李唐赠送此书,是要告诉长安朝廷,他的眼界,早已超越了汉胡之争,超越了这片九州大地。
他颤抖着手,翻开《几何原理》。
里面充满了各种奇特的图形、符号和公式。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推演,但他隐约能猜到,这恐怕就是兰州大学堂里教授的“格物之术”的根基,是那些挖掘机、蒸汽机车、乃至炸药背后的“道理”。
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一种能够改造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本《西北王府五年规划纲要》上。
这本册子最厚,内容也最为详实。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公元818-822年)期间,西北王府将以‘稳定、发展、融合’为核心指导思想。农业方面,完成河西、陇右地区水利灌溉系统初步建设,推广新式农具与高产作物,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工业方面,以兰州、武威为中心,建成第二期钢铁联合企业、水泥厂、机械加工厂,初步形成以铁路为核心的重工业基础……
教育方面,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免费入学,扫除青壮年文盲率至百分之九十以上……军事方面,完成安西军的现代化改编,建立常备军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国防体系……”
一桩桩,一件件,从钢铁产量到粮食亩产,从学童入学率到铁路里程数,所有目标都用一种名为“西北数字”的符号清晰量化,所有的计划都精确到了年份,甚至季度。
这哪里是什么纲要,这分明是一份详尽至极的建国蓝图!
李绛只觉得头皮发麻,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天灵盖。
阳谋!
这是彻彻底底,不加任何掩饰的阳谋!
李唐根本不怕你看,甚至就是拿给你看的。
他将自己所有的底牌、所有的计划都摊开在桌面上,用一种近乎傲慢的姿态告诉你:这就是我要做的,你看得懂,但你学不会。
就算你学会了,你也做不到。因为支撑这一切的,是你闻所未闻的思想,是你无法理解的制度,是你望尘莫及的科技。
李绛忽然想起了郭侗在铁路工地上那充满自豪的介绍,想起了郭子昂谈及“为人民服务”时那发自内心的信仰光芒。
他明白了。
李唐此番坐镇兰州,绝非偶然。
新龟兹虽是西北王府的发家之地,但地理位置过于偏西。而兰州,地处西北与关中的咽喉要道,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晚唐:开局一条船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